丹增的“拇指戲”
□ 朱國庫
丹增何許人,已不得其詳。但是丹增的“拇指戲”(布袋戲),卻深深留在我的記憶里。
丹增的戲臺,是一個人的戲臺。一個人的戲臺卻能演出千軍萬馬,演生、旦、花臉、神道、雜角等角色。
每年秋收之后或正月期間,村里就會請來丹增演“拇指戲”。
人們巴望著,日頭早點落山。
暮色中,晚飯后,丹增戲臺的鑼鼓敲響了。咚咚鏘咚咚鏘,咚咚咚咚咚咚鏘,七才七才七才鏘,咚咚咚咚咚咚鏘,七才七才七才鏘……
村莊的夜晚,頓時熱鬧起來了。
丹增的戲臺,布置在大榴厝的廳堂里。聚族而居的老屋,廳堂向來都是辦公事的,婚喪嫁娶,迎神納福,都在廳堂里上演悲歡。演“拇指戲”,廳堂就是一個好場所??倧d太大,不大適宜,家庭太小,不宜聚眾。一臺“拇指戲”,觀眾四五十人,所以廳堂就是搭戲臺的好場所。廳堂中央,掛著汽燈,紅色幔帳,圍著一個臺子,妝如農(nóng)家紅漆木制碗櫥。幔帳正面飾以流蘇,點綴小燈籠。這就是丹增的戲臺了。
戲還未開始,臺下人聲起伏,有談昨晚戲文的,有談稻谷收成的,有談病痛膏藥的……孩子不僅動嘴,更是動腿,鬧得不亦樂乎。
突然,人聲中,鼓聲又起。頓時臺下聲浪漸息。坐在前排的,都是族中老者,頗有威望。老者一聲咳嗽,“泥猴”們頓時斂了手腳。
一陣鑼鼓喧鬧后,戲臺上現(xiàn)出一個“芋頭”(光頭木偶),“芋頭”屬雜角,他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角兒。一出臺,他就講一些“旁話”(就是一些笑料)逗引臺下觀眾捧腹。丹增的戲,引人之處就是這開場的“旁話”,這樣逗趣的話,帶著一點兒童不宜,卻又似乎老少咸宜,一家子在這“旁話”面前卻也無長幼的隔閡。當(dāng)然,這“旁話”也有幾多鄉(xiāng)野的俗趣,鄉(xiāng)村生活的智慧。不管是哪一種味道多一些,都會給人以不同的樂趣。
,除了這“旁話”的精彩,還有他唱腔功底厚實。生、旦、花臉、神道、雜角,他樣樣精通。其中,青衣與花臉是丹增的拿手戲。你很難想象,一個男人他會有如此綿長婉轉(zhuǎn)如三月鶯啼的聲音。他的青衣唱腔往往讓老者動容,婦女拭淚。
但我不喜歡青衣無休無止地唱,我喜歡花臉唱腔的威武雄壯粗獷霸氣。丹增的唱腔,很好地傳遞出人物形象的內(nèi)涵?!端疂G》那部戲,花和尚大鬧桃花村那一出,丹增不僅手上功夫達(dá)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嘴上的唱功更是臻于爐火純青的地步。臺下觀眾無不大呼過癮。
我對《水滸》的喜愛,就是從丹增的“拇指戲”開始的。后來多次閱讀《水滸》,讀到“大鬧團(tuán)花村”這一回,丹增的唱腔好像還在我的耳畔縈繞。
最令人嘆服的,就是丹增的武戲。
鑼鼓聲驟急,伴有镲急切的“七七才才”??此莆渖鰣隽?,出來的卻是一個小嘍啰,邊唱邊舞,接著就開始耍刀。耍刀,靠得全是演戲者手指的功力,每分鐘內(nèi)轉(zhuǎn)動布偶手中的大刀,速度快,次數(shù)多,就越顯精彩。由于刀靠著布偶頭部轉(zhuǎn)動,村人也稱耍刀為“剃芋頭”。“剃芋頭”雖無實質(zhì)內(nèi)容,但它卻是武戲的前奏,所以,這個前奏越好,就越能引發(fā)觀眾對下文的期待。
丹增“剃芋頭”的本領(lǐng)高超,據(jù)說一分鐘內(nèi)能轉(zhuǎn)動一百多下,動作連貫圓滿,絕無含糊遲滯之處。
小嘍啰退去,忽聞幕后一聲斷喝,一猛將便上場了。當(dāng)雙方猛將開始對壘時,臺上頓時刀光劍影。但是,你卻不覺得亂,因為丹增善于控制武打節(jié)奏的疏密緩急。先是各示威武,以氣奪人;接著便是騰躍、旋轉(zhuǎn)、刀槍迸進(jìn),這個環(huán)節(jié)融唱、打、演為一體,氣氛緊張,觀眾屏息、抬臀、伸頸、握拳,各具情態(tài)。眾人以為戲已入高潮,正待收身,突然,幕后鼓聲驟歇,丹增口喊一聲“嘟”,只見一猛將騰空而起,離開了丹增的手指,眾人驚呼,都為這一險招捏了一把汗,又聞幕后一聲“嘟”,往下落的猛將又穩(wěn)穩(wěn)地套在丹增的指頭上。眾人皆喝:好!臀歸座,頸復(fù)原,武戲至此結(jié)束。
這一招,為“拇指戲”的絕招——飛套。
第二天,溪邊浣衣的婦女便有了火熱的談資,丹增的戲情,丹增的“飛套”,都是她們津津樂道的。而男人們,卻在勞作之余,哼唱昨夜的戲文,自得其樂。據(jù)說,有個老婦人能將丹增某本戲全文背下。
丹增的“拇指戲”還有一絕。
鼓上蚤時遷東京盜寶那一回,成了丹增演藝生涯中的精華之筆。
為突出鼓上蚤身懷絕技,也為了讓觀眾看到盜寶之艱難,丹增采用了“飛窗”的演技。在演藝者和面向觀眾的布偶間設(shè)有屏障,在屏障的兩邊各開一小窗。通過這小窗,演藝者可見臺下觀眾,但臺下觀眾卻看不到演藝者。但這窗,卻成了丹增演藝生涯中的一道“窗”。所謂“飛窗”,就是布偶上拋脫手后,可以飛窗而入,從臺前匿身,又從幕后出來,更增添了神秘的氣氛。這一招用在鼓上蚤身上,確實是神來之筆!這也是丹增“拇指戲”的神來之筆,一直成為丹增演戲的經(jīng)典。
隨著影視劇的盛行,丹增的“拇指戲”就在鄉(xiāng)間消失了。偶在桐江畔看到有人在演“拇指戲”,卻無論如何都品不出丹增的那種味兒了。
丹增的“拇指戲”
責(zé)任編輯:鄭力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