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雨/最憶三月三
寧德網(wǎng)(藍雨 )
三月畬歌路邊謠
“春到三月三,家家竹籬笆,山哈插年田,牧童看晚霞……”
春天里,在方家山村口,陽光和煦,湛藍的天空下,村民有的在房門前曬太陽,有的在屋前空地上曬茶樹梗。因為我們的到訪,一家雜貨鋪前,不一會兒就聚集了一小群的畬農(nóng)。他們被曬黑的面龐,讓我們感受到陽光和泥土的氣息。一位滿身灰泥的老人,在大家的邀請下,坐在中間的小木椅上,扯開嗓子就唱,古老的曲調(diào),粗獷、樸素、有穿透力,一下子把我們吸引住。大家圍著他聽,分散在一株大茶樹下。
他唱完,一位大媽說,唱畬歌是有年齡分界的,十七八歲時最盛行唱,有表兄來家里就對唱,有喜歡的女孩子來,會去找她唱;三四十歲時唱得最好,隨便誰起個頭,起個調(diào)就可以對唱,如若喝點酒,會唱得更好;到了五六十歲時,興頭過了,則唱得少。說起這些時,大媽靦腆而會心地微笑著,我們仿佛也感受到當年唱畬歌的熱鬧景況。
大媽還說,鬧洞房時會唱歌本,有時會拿長詩來唱,比如《梁山伯祝英臺》就有三百六十句,一男一女對唱可以把整本書唱下來。
“盤古開天起,凡間生活好;畬歌給人唱,一代傳一代。”這是一位老畬農(nóng)隨口唱的。他說以前很閑,才有歌,農(nóng)閑歌附。畬歌就是這樣一代代傳唱傳承下來的。
“正月里,有說有笑好過日。”這是多么樸實的話呀,另一位大爺笑著說,畬歌宛若他們艱苦生活的調(diào)劑品,滋潤著他們的生活。孝順父母唱歌,女孩子出嫁唱歌,有客遠道而來也唱歌,基本現(xiàn)編現(xiàn)唱,原創(chuàng)、原生態(tài)即是如此。
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歌墟是畬族同胞重要節(jié)俗之一,畬族歌手男男女女從鄰村四面八方而來。有相識的,不相識的,有邀請的,自來的,他們通過歌聲表達自己的生活、生產(chǎn)、愛情、婚姻,對美滿生活的祝福,對未來生活的憧憬。有“野地”唱,在翠竹樹林里、在茶地水田間、在溪流小塘邊,到處都是他們盡展歌喉的舞臺。有的在家門口、在堂廳上,你一句我一句地對唱,也有的三五人、六七人,甚至更多的群體唱。加上熱情好客的畬族主人端起畬家糯米酒,擺上菜肴、烏米飯招待客人,其樂融融。
“三月三”的歌詞大都是臨場即興,隨編隨唱,寓意深刻,在不斷的傳唱和創(chuàng)作中積累豐富了畬歌的內(nèi)涵,現(xiàn)在新的生活方式也帶來了寨歌場,畬族歌手們還可以通過手機對唱,縮短了時空的距離。歌詞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主要有情歌、生活歌、勞動歌、時政歌和雜歌等。
“春到三月三,畬鄉(xiāng)一幅畫,蒸好了烏米飯,打好糯米粑。”“三月三”這一天又是谷米的生日,在這一天,畬族家家戶戶都吃傳統(tǒng)的烏米飯,烏米飯用烏飯茶的葉子煮湯將糯米放在湯中浸泡,米撈起放在容器里蒸熟。這種飯看起來烏糟糟不起眼,吃起來卻香噴噴,吃了還想吃。如果加上山間野味,香菇、木耳炒一炒,那味道更是美極了。
白茶故里畬鄉(xiāng)茗
“茶米種在對面山,清明發(fā)芽葉青青,你拿提籃我提籃,與你上山采茶青。”這是新生代的畬歌手李枝枝在她自己開的茶店里為我們唱的畬茶歌。甜潤柔美的歌聲,仿佛一位采茶女,在山間提著籃子邊采茶,邊唱歌,歌聲繚繞在茶樹叢間,云霧中,委婉動聽。
她自小就跟著父母唱畬歌,她父母也是因唱畬歌相識相戀而結(jié)婚。她的父親名叫啊團,是福鼎周邊是很有名的畬歌手,經(jīng)常會上臺演唱。李枝枝平日里除經(jīng)營自己的茶生意外,在一些重要活動時也常上臺演唱畬歌,已是一位小有名氣的畬歌手。她平常不輕易在路邊唱歌的,她說要改變這種在山間、地頭、路邊傳唱的方式,要把畬歌真正搬上舞臺,她也在為自己的定位踐行著。近幾年更是把宣傳畬族文化為己任,盡自己的一份力。她常把以前的老歌改編成現(xiàn)在男女老少都可傳唱、用意廣的畬歌,這位樸實的畬鄉(xiāng)女邊唱邊為我們沖泡她家人親手制作的荒野白牡丹,清甜回甘,不愧為畬鄉(xiāng)茶。
走在方家山村大路上,有好幾家茶店沿街開著,都是以畬鄉(xiāng)命名的,有畬山茗韻、畬仙子、畬山香等,名字帶上畬字,總給這白茶帶上了畬韻,讓人不免對這里的白茶充滿期待。
聽畬鄉(xiāng)茗韻的茶廠廠長藍鋒說,方家山村,山上竹子、林木較少,五六百米高的海拔,地理條件較好,從春茶開始到秋茶結(jié)束,有一百多天的雨霧天氣,水分充足,適合茶葉生長,生長出的茶質(zhì)量上乘,屬高山茶。
家家戶戶都有茶園,從以前的采下茶葉零散賣,后從小作坊中嘗到甜頭,又由合作社到大型茶企,一步步的轉(zhuǎn)型,也是村民的觀念在逐步改變。畬鄉(xiāng)茶現(xiàn)在已是這里的一大產(chǎn)業(yè)支柱。為了能產(chǎn)出原生態(tài)的茶葉,茶農(nóng)種茶意識也提高了,平常是不打農(nóng)藥的,只是在休茶期才打低毒農(nóng)藥。不出村,就可以自采摘到上市,一條線上生產(chǎn),茶農(nóng)增收,自然熱情就更高。
方家山現(xiàn)在被稱為白茶故里,實至名歸。太姥白茶,起源于太姥山的鴻雪洞,這里離太姥山最近。有一批執(zhí)著于白茶制作的茶人,如方守龍、林有希等,把白茶做到極致。方守龍創(chuàng)立了地域性品牌茶——白茶小鎮(zhèn);林有希的天湖茶企建立白茶博物館、展廳、太姥畫院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同時把白茶帶出福鼎,銷往全國,甚至銷往國外。正是有這么一撥執(zhí)著用心的茶人,帶動了方家山茶葉的蓬勃發(fā)展。
山哈緣情三月三
“山中出鳳凰,鳳凰出山哈,山哈男女都是,熱情又好客。”
藍廠長為我們沖泡畬鄉(xiāng)茶后,現(xiàn)場為我們唱了一首畬歌,聲音樸實而宏亮,黝黑的皮膚,盡顯畬族人的英俊帥氣。他的妻子,美麗大方,也是一位畬歌手,以前經(jīng)常上臺唱畬歌??梢哉f,在畬村,家家戶戶都會唱,都會哼上幾句,這就是他們自小耳濡目染所至。
方家山畬族行政村,位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太姥山境內(nèi)。在太姥山、九鯉溪、楊家溪景區(qū)旅游公路中途。2006年被寧德市委、市政府確定為搶救畬族文化和畬族風情旅游開發(fā)重點村寨之一。投資興建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畬俗苑,畬族歌舞表演臺、觀禮臺、餐廳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設施。連續(xù)成功舉辦了三屆大型“三月三”歌會。2014年建立了美麗鄉(xiāng)村、特色村寨。走在村公路上,路兩旁的房子是新砌的青瓦白墻,在藍天下,弧線的屋檐,滲透出質(zhì)樸的畬鄉(xiāng)韻。
畬村除了畬茶外,還有畬族服飾、畬族頭飾等,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會梳好發(fā)髻,穿上盛裝,而頭飾現(xiàn)在年輕人會梳的比較少,藍廠長的丈母娘就是梳畬族頭飾的高手,若不是她外出,我們就可以一睹她梳頭飾的風采了。
畬族采用畬稱由來己久,據(jù)《福鼎畬族志》載:畬族同其他民族一樣,是經(jīng)過長期歷史發(fā)展而形成,擁有自己的悠久歷史和民族文化。自稱“山哈”意指山里人或居住在山里的客人。“畬”字在古代原指“刀耕火種”,用“畬”作為本民族的名稱。
“我與山結(jié)緣,山系我山哈。烏皮紅粬香米酒,千里飄香烏米飯。”
我們在畬歌中結(jié)束了我們的訪程,而畬歌的原生態(tài)、畬民的熱情好客、畬茶的甘甜綿糯、畬鄉(xiāng)的清新自然在我們的行走中愈加清晰。我們期待即將到來的三月三,會有更多的精彩。
責任編輯:吳圣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