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孝勛/我家的當兵夢
我家的當兵夢
□ 周孝勛
1945年,國民黨反動派為了全面進攻解放區(qū),大力補充兵源,到處“抓壯丁”當炮灰。當時,我父親32歲,大叔26歲,小叔17歲。大叔為了“躲壯丁”,不敢回家,天天就在我家租種地主的山田上干活,三餐由我父親送。晚上就在山上草堆里過夜。村里很多符合壯丁的“對象”,也都這樣躲藏著。
當時,村保長開了一個食雜店,經(jīng)常叫我父親去挑擔,把村里的農(nóng)產(chǎn)品挑到七十里外的斜灘鎮(zhèn),再挑回食鹽、醬油、冰糖等生活必需品。保長一時抓不到壯丁,交不了差,就心生一計,借口叫我父親去挑擔。待我父親一到他店鋪,守候多時的保安人員就把我父親抓到村公所關起來。傍晚,我奶奶發(fā)現(xiàn)一早出門的父親還沒回家,就去找保長。保長對我奶奶說:叫你二兒子不要躲了,出來當兵吧,換你的大兒子!因為當時有規(guī)定“長子不抓丁”,我父親被關了七天。奶奶送飯時,父親對奶奶說:不要連累弟弟了,我去當兵,千萬不能叫二弟交換,他們愛關多久就關多久。然而,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后還是按保長的要求,大叔被逼了出來當“壯丁”。
他被編到江西的國民黨軍隊里,呆了一年多,親眼看到國民黨的腐敗,便與村里同去的幾個人一起逃跑,沿路乞討回到閩北一帶打工,不敢回家,一直到國民黨大勢已去才回到家里。
我懂事后,父親給我講這段經(jīng)歷時對我說:“現(xiàn)在時代不同了,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希望你長大后去參軍,為國家做貢獻。”
記得1965年春,我在福安一中讀高二,擔任班級團支書。有一次看見一位解放軍和班主任陳老師在一起,當時我就向陳老師了解情況。陳老師告訴我,這位解放軍是來學校招收一名保送生到軍校學習。我聽了很高興,便對陳老師說:“那就保送我吧,我出身貧農(nóng),政審不成問題。我學習努力,學習成績也較好。”陳老師嘆了口氣說:“我第一個考慮的就是你,但這次要按征兵條件來保送,先參軍再上學。你是獨子,按規(guī)定,不能參軍。”我當時不理解“獨子”的含義,趕緊補充說“我有兩個妹妹,不算獨子吧?”陳老師說:“要有一個哥哥或弟弟才算不是獨子。”
高中畢業(yè)后,我便回鄉(xiāng)務農(nóng)。村民和好友們認為我有文化,便紛紛勸我應征去當兵。然而,我清楚,因為“獨子”,我參軍的愿望依然無法實現(xiàn)。結婚生子后,我又把當兵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兒子身上。
為了教育孩子從小有從軍夢,我時常給他講解放軍的英雄故事。果然,我的兒子小小年紀就成了“軍事迷”。小學時,他的書包里都帶著一副陸戰(zhàn)棋,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和同學們激戰(zhàn)。我還特意給他制作了簡易的木制手槍玩具,一到周末,就鼓動他和鄰居家的孩子玩打戰(zhàn)的游戲。我一心想,我的當兵夢一定要在兒子的身上實現(xiàn)。高考時,他第一志愿就報軍校,但由于視力和身高原因,又難圓當兵夢。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千百年來,為了祖國的安寧、人民的幸福,多少中華兒女浴血沙場,壯懷激烈。現(xiàn)在的人民子弟兵,在保衛(wèi)祖國、建設祖國的奮斗中,更是功勛卓著。能夠應征入伍,成為人民解放軍這支偉大軍隊中的一員,是多么值得驕傲和自豪。雖然沒能圓當兵夢,但在心中,部隊依然是我們向往的地方。
責任編輯:陳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