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牽手“老古董” 傳統(tǒng)文化煥新生
寧德網消息 (張穎珍 繆星 鄭祖輝) “等到晴好的天氣,孩子們的油扇就可以晾曬了。”6月底,福安市實驗小學富陽校區(qū)的孩子們剛剛為他們制作的油扇完成“美化”的關鍵一步,接下來,福安官浦油扇傳承人鄭鴻生老人,將把這些油扇進行上油和晾曬。至此,該校歷時兩個月的“官浦油扇”傳統(tǒng)文化系列課程畫上圓滿句號。
教“活”老手藝
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從老手藝中學會什么?福安市實驗小學富陽校區(qū)的孩子們給出了答案。
從對油扇歷史進行問卷調查、對禮俗文化進行資料收集,到現(xiàn)場學習制作工藝……最后匯總成一場匯報演講、一場小品表演、一支油扇舞蹈,點點滴滴,都是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成長體現(xiàn)。
通過傳統(tǒng)文化系列課程,學習老手藝變成孩子們對當地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發(fā)現(xiàn),他們學到的不僅僅是一種制作工藝,還通過調研、采訪、觀察、匯報等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學會嚴謹的探究態(tài)度、科學的判斷標準以及老手藝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作為“官浦油扇”進校園系列課程的負責人,薛立刃老師感觸尤其深刻,“課程學習的成果,需要孩子們用PPT演講匯報,這對很多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而讓薛立刃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通過前期調研,學會了與陌生人溝通,通過采訪老手藝人學會了快速思考,通過小組討論學會了大膽發(fā)言。這一次次的鍛煉,讓在他們走上匯報講臺的那一刻,充滿了自信。
在薛立刃的課程總結文件里,還保留了孩子們寫給老手藝人的賀卡和感謝信的影印件,孩子學會了知識,傳承了老手藝,也懂得了感恩。
教全“土”特產
福安實小富陽校區(qū)黃賽平校長介紹,從2015年6月起,該校就把探究福安地方文化實踐活動納入課程體系,分別圍繞福安“紅、畬、古、茶、廉、禮”傳統(tǒng)文化,立足非遺研究,自編校本教材,讓每一個走進校園的孩子都能接受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我們首次提出‘項目學習’這個概念,指的是學科無界限,各科老師以自己學科優(yōu)勢,圍繞傳統(tǒng)文化,來引導學生,加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黃賽平說,以“官浦油扇”為例,綜合實踐課是學習核心,同時,信息技術課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圖書館、文化館等資源檢索資料,道德與法制課指導學生如何有效與人溝通并進行自我保護,美術課進行制扇美學賞析,舞蹈課將油扇編入舞蹈……通過不同學科老師的參與,帶動教師對傳統(tǒng)文化課程的開發(fā)意識,同時通過浸潤式教學,全方位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
黃賽平說,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進校園的學習中,學生才是活動、研究的主題。因此學校每周安排周二和周五各一個小時開展社團活動,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時間。同時,學校成立了非遺講解實踐團,以學生為核心,通過研究、實踐形成匯報,到各班巡回講解,開展“大課間小舞臺”活動,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到學生中進行推廣。據了解,目前該校學生已經成功完成“官浦油扇”“畬醫(yī)藥”“三月三畬族歌會”“烏米飯”等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的課題研究。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