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著你的信仰(4)
吸吮信仰的“煙火味”
伍正華
我平常很少追劇,也沒有多少時間追劇,但有部“風”字頭的劇一集不落地追完了。
這部劇給我最大的觸動,不是“男一號”在槍林彈雨中的英勇機智,而是在和平年代隱姓埋名的堅守,不論遭到什么樣的打擊誤解,都當作對信仰的檢驗和提純。
蔡威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紅色“聽風者”,與我所追“風”字頭的劇,以及看過的“風”字頭的電影,有某種說不出的精神暗合。
信仰二字,越到后來,越被人當作“偏正結構”——“信”字下沉,“仰”字上升。這本來沒有什么錯,信仰就是一種精神的仰望,需要斬斷世俗的塵絆。
但由于“信”的根子坍塌,有些“仰”變成了空仰,離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漸行漸遠。
我喜歡信仰的“戰(zhàn)場硝煙味”,也喜歡信仰的“人間煙火味”,尤其是隨著年齡黨齡的增長,這個問題一直帶給我深深的憂思和糾葛,常常夜不能寐。
無問西東者,心中最有“北”。蔡威能解開那么多密鑰,讀懂蔡威的密鑰是什么?
捧讀蔡威這篇報道,既有追劇之驚奇,更有重回小學課堂之感動。
《金色的魚鉤》里那個餓倒的老炊事班長,《在艱苦的歲月里》那個給紅小鬼吹笛的老紅軍,《七根火柴》那個包了幾層的黨證和紅紅的火柴,還有那個讓人無比憐愛痛惜的“小蘿卜頭”的故事……
是啊,哪一篇不是充盈著好聞的“煙火味”?這種信仰的味道,最能深入大眾,最能傳之久遠。
信仰有那么“高大上”嗎?
那個時候,一句話,老百姓就跟黨走了;一個理,子弟兵命都舍出去了。
為啥呢?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勝過多少說教,一句“紅軍是咱窮人的隊伍”勝過多少動員!
習主席講的那個“半床被子”故事里,老大娘記住的就是這么一個理兒:“啥叫共產黨,啥叫紅軍,就是有一床被子也要剪半床給老百姓的人。”
據說,老大娘的老伴兒一早送紅軍,結果再也沒有回來,估計是路上下了決心跟著鬧革命去了。想想看,那時人民對黨的信仰有多么大的魔力啊!
馬克思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丑。”信仰之樹只有根植于現實的土地,盡情吸吮那些人間的“煙火味”,才能免除病蟲害,枝繁葉茂,刺破青天。
我們不要懷疑,更不要譴責,當今的社會越來越現實,如今的人們越來越功利。恰恰相反,他們越是現實,信仰越是要關照現實。
蔡威的一生充滿傳奇,但這篇文章并沒有渲染傳奇,而是在拉家常、嘮白話,尤其是后輩的艱苦追尋,幾次入黨的無悔堅守,讀來給人信心和溫暖。
說到底,信仰就是一種傳承,就是“信仰著你的信仰”,倘若子孫不信,青年不信,信仰就真成了星空。
共產黨人的雙腳站在稻田里,理想信念的根須方可直達云霄。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