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寧德丨鯉魚溪夜景醉游人
8月12日晚,周寧縣鯉魚溪景區(qū)燈光璀璨,夜色迷人,吸引眾多游客賞夜景、聽戲曲、看演出、品美食。
隨著夜幕降臨,開滿荷花的湖面上,幾十米高的水柱隨即舞向夜空,隨著音樂響起,噴泉與燈光交織,噴泉不斷地調整著自身的形態(tài),有時化為孔雀開屏,有時則變成彩虹,形態(tài)千變萬化,在光與月的輝映下,恰似身著彩衣的舞者在湖面翩翩起舞,吸引來絡繹不絕的游客。
除了精彩的水幕燈光秀,走進浦源村,夜晚的鯉魚溪河畔人頭攢動。夜景文創(chuàng)燈光將古村裝扮得流光溢彩,燈光勾勒出古建筑的輪廓,舉著鯉魚燈游街的村民,穿上漢服拍照打卡的游客,夜展、夜游、夜賞等一系列沉浸式活動鬧熱了這座“慢生活”小城的夜晚。
據了解,魚祭習俗是浦源村特有的習俗,是為死去的鯉魚舉行送葬儀式。相傳南宋末年,遷居于浦源村的鄭氏先祖開始在溪中放養(yǎng)鯉魚,制定村規(guī)民約保護溪中之魚。后來,村民為死去的鯉魚專門建造了魚冢,演繹出獨特的魚祭習俗。800余年來,浦源村民與溪中鯉魚和諧相處,書寫了人護魚生、魚助人興的人魚佳話。
據了解,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以“魚冢、魚葬禮、魚祭文”為核心,當地不僅嚴禁捕魚傷魚,每當溪里鯉魚自然死亡后,村民還要將它們安葬于鴛鴦樹下的“魚?!敝校轸~兒舉行葬禮,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焚香,燒紙錢、放鞭炮,誦讀祭文,呈現最傳統的魚祭儀式,場面十分隆重。
正是這種獨特的鯉魚文化,吸引了游客紛至沓來。近年來,周寧縣充分挖掘鯉魚溪的文化底蘊,優(yōu)化提升鯉魚溪水系,修繕古民居及魚祭廣場、鯉魚溪慢行道等景區(qū)設施,復興魚祭習俗、護魚武術等,引入黃埔北路戲、評書等非遺技藝展演,鯉魚溪景區(qū)面貌及內涵進一步提升。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記者 吳圣錦 見習記者陳祎凝
編輯:林宇煌
審核:林翠慧 周邦在
責任編輯: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