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缺失 村民傷殘就醫(yī)遇困境
民警入村“考古” 為3位6旬翁“正名”
寧德網(wǎng)消息(寧德晚報記者 潘峻松/文 通訊員 萬相榮/圖)在發(fā)黃起皺、堆積如山的陳年舊籍里搜尋資料,這本是考古工作者干的活。日前,蕉城公安分局赤溪派出所民警也入村“考古”,此舉獲當?shù)厝罕婞c贊。
日前,民警在入村走訪中了解到,62歲的伐木工黃老先生,去年因工傷造成殘疾,可他由于戶籍缺失,尚未辦理居民身份證,無法住院治療,更無法辦理傷殘補助,生活陷入困境。民警通過村干部以及知情人的講述,了解到黃老先生自幼由牛洞村一戶村民抱養(yǎng),到18歲后,他前往南平市政和縣打工,這44年間一直在深山野林中伐木作業(yè),極少回到赤溪,也一直沒有申請辦理過相關戶籍手續(xù)。得知情況后,民警立即安排收集黃老先生的個人資料,以及各種補辦戶籍所需的證明材料,同時還向村干部、群眾走訪核實,通過查閱黃老先生所在村的原始戶籍載冊,將他的準確戶籍信息進行補錄。當民警將制作完成的居民身份證遞到黃老先生手中時,他激動地握住民警的雙手,連聲說,“感謝你們民警同志,你們辛苦了!要不是你們,我至今還是一個‘黑戶’啊!”有了身份證,他順利申請了五保戶、60歲老人補助、三級殘疾證等,每月可獲得一千多元補貼,他的生活有了保障。
而原籍福安溪潭鎮(zhèn)的黃大媽,三十多年前嫁到赤溪鎮(zhèn)后,手寫的戶口簿在一次搬家時不慎遺失,當時她還認為戶口沒多大用處,就一直沒有去登記補辦。今年三月,黃大媽前往福州醫(yī)院就診時,沒有身份證而無法辦理異地就診手續(xù)。為盡快落實情況,讓黃大媽盡快就醫(yī),赤溪派出所民警與福安溪潭派出所多次通過電話了解相關情況、溝通商討,通過查閱大量原始戶籍載冊,民警終于找到黃大媽的信息,并及時為她補辦了身份證。
六十多歲的村醫(yī)章老先生,原本姓楊,年幼時他被抱養(yǎng),辦理過繼戶口時被誤登記為姓章,而多年來他的畢業(yè)證、行醫(yī)證、傷殘證卻仍寫著原先姓氏,對此他并沒有引起重視。近年,政府出臺政策:鄉(xiāng)村醫(yī)生每月可領取300元補貼,章老先生卻因為姓氏與行醫(yī)證不符而無法享受。赤溪派出所民警經(jīng)多方走訪調(diào)查取證后,為章老先生在曾用名這一欄增加了他原先姓楊的實情,使其順利拿到了村醫(yī)補貼。
為貫徹落實公安部“放管服”改革,解決由于歷史原因,轄區(qū)內(nèi)部分居住較偏遠山村群眾尚無戶口的遺留問題,今年以來,赤溪派出所民警深入各行政村、自然村,與村干部座談商討,對各村各戶無戶籍群眾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并一一登記在冊。民警們由此總結出了導致尚未正常入籍的情況,主要存在姓名不對檔、性別和年齡登記錯誤,以及無戶口、非親生落戶、黑戶等類型,在較短時間內(nèi)解決群眾盼望已久的問題。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