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憶:燒瓦窯
寧德網(wǎng)(貫之 文/圖)瓦窯修建在福鼎鄉(xiāng)村的一個山坡下。從記憶開始,瓦窯就燒得紅紅火火。它的樣子像一口埋入地里的大甕。前面開一人多高的拱形洞口,叫火門;內(nèi)后壁平直,開三個煙囪到火田;火田略成圓形,在地面上,窯熄火時用來蓄水冷卻。挖口瓦窯,選址尤為關(guān)鍵。地形、土質(zhì)、交通、用水,都要考慮。尤其窯上端要有水源,因為燒窯需要大量的水。
瓦窯是村上唯一產(chǎn)業(yè)。當時生產(chǎn)隊里有口瓦窯,勞力就有充分調(diào)配的自由度,村上的勞力幾乎都做過窯工。那個年代,男勞力毫不例外要在瓦窯上摸打這種繁重的苦力活。
踩泥漿
窯工的活兒要歷經(jīng)幾道吃力的工序。首先是踩泥漿。紅土是燒制磚瓦的最佳泥料,一般要到離窯地較遠的山坡采挖。土料是不能有石礫或其它雜物的,在采挖時要盡量把雜質(zhì)剔除干凈。紅土一擔擔挑回后,依次放入土池中。土池做成圓形,不能太大,太大了,踩一池泥料花時長。滿池須四五十擔的土料。潑水浸潤后,就等水牛來踩漿。水不能潑太少,否則,土塊干燥,水牛踩不動;也不能潑過多,水多泥就爛,磚坯不易干,影響燒窯的進度。
水牛是由小孩看守,要踩泥時,先要把牛兒侍候好,食得飽,力氣足。牛兒下池由一個人牽著鼻繩,順池沿轉(zhuǎn)起圈來,有點像驢子推磨。踩完泥,牛兒累得氣喘吁吁。實在受不了,干脆躺在泥上,嘴里吐白沫。
約經(jīng)過七八小時的踩泥,紅土由生塊逐漸變成可塑性、粘性好的泥漿。窯工過來一看,用手摘一把粘土,就知道踩到點了沒有??梢粤?,牛兒就牽走,到山坡吃草。
制磚
泥漿煅成磚坯是繁重的活兒,要吃手臂的力氣。幾十斤重的泥料高舉過頭,重重地摔在三四塊疊加起來的磚模上,并且一步到位,把磚模填滿。力氣不足的,一次只能放兩塊模具。后用鐵割從最底一塊模具上依次劃開,順手插入一面板子,取出磚模,磚坯就做成了。四四方方的磚坯,很好看。有時使力不勻,最底的那塊磚坯會缺角,不過有補救的辦法,取一塊泥再摔,并用拇指一按即可。磚坯便留下窯工勞作的手印。
煅制磚坯還要靠火灰。因為火灰吸水,在模具上灑一把,利于土坯脫離磚模。鐵割是杉木彎成弓狀,兩頭用鐵絲拉引做成的,在煅制磚坯過程中,須靠它來切割泥料。泥漿從土池里取出時,需用較大的鐵割來完成,后搬送到場地,依次筑成小堤狀,最后也得用鐵割來劃出像面包那樣的塊狀,便于窯工上模。
磚坯送到坯墻上晾干,方能入窯煅燒。沒有晾干的坯子容易被燒裂、燒斷。磚坯最怕暴雨,一陣冰雹和驟雨,打砸不少的土坯,甚至全線倒塌,成了爛泥巴。所以坯墻上要加蓋稻稈或茅草,防備暴雨淋濕。記得幾回,夜里暴雨襲擊,大家披著蓑衣,打手電筒,搶護坯墻。但無濟于事,眼巴巴望著塌倒的磚坯,隨著黃黃的泥水流走。
瓦坯也是不能見雨的,因為它更薄,也不能曬,一曬就斷裂,只能陰干,所以瓦坯要在搭建起來的寮子里完成。它的制造要有一定手藝,模具比磚模講究,扁扁的,帶有把柄,磨得滑亮。瓦坯煅造靠手腳配用。師傅的腳趾很靈活,粘住一塊泥料往模具上一踩,順勢勾住手柄,就到手上。用鐵割一劃,操起模具,往后退到坯墻上,輕輕放下一張瓦坯。動作迅速,麻利,快得驚人,人均一天制瓦坯近千張。制瓦的師傅是年輕的小伙子,平陽人,很早就到村上謀生。夏天的晚上,他搖一把折扇,瀟灑的樣子。飯后就去厝邊與年輕人乘涼攀談。
裝窯
磚坯入窯叫裝窯。窯里還有上回剛燒過的余溫,人們都想到窯里來商議一下當日的窯活。幾個人是不夠的,早年形成的“互工”習慣,正好用上,一有活兒,靠大家?guī)蛠韼腿ァ4蠹矣冒遘嚢雅髯铀偷礁G地,十幾號人一天把窯裝完。
村上這口瓦窯能裝萬把塊磚坯,算是中大型的。裝窯有竅門,不是裝擺整齊就行。底層的磚坯要倒立安放,間距要寬,利于火力擴散,以上的磚坯疊成柱狀,也要有間隔。從里到外,整個窯內(nèi)疊裝十多層,最后一道靠火門的磚壁叫火壁,疊裝得整齊、嚴密,像一堵墻。煅燒時,它直接面對火勢,是焚燒最厲害的一面。火壁下正中間留有洞口,直通窯內(nèi)?;鹆蛷亩纯陂L驅(qū)直入,分散到各個方位。最后是封火門,留兩個口,上口是叉柴焚燒,下口是扒出火灰。
焚燒作業(yè)
一切完畢后,還要致祭土地,干活的人都要來參加。窯前擺八仙桌,放些供品和水果,點三炷香,庇佑燒窯順利。與泥土打交道的人,對土地都懷有深切的情感,人們用這一最為古老的禮儀來表示對大地的敬意和感恩。
接下來是持續(xù)三天三夜的燒窯。柴草要至干,不能參雜濕草或被雨淋的干草,村上這口窯一次下來要“吃”掉二百六十擔左右的干柴,窯前已經(jīng)堆起高高的草垛。燒窯那年月,村上山地的草都割得干凈,挑到窯前過秤。
連續(xù)幾天的焚燒作業(yè),人們滿頭是火灰,黑溜溜的,只留兩只眼睛還是烏黑的,充滿血絲。待火田上三個煙囪開始冒青煙了,一團團地向上空噴涌而出。窯中火壁已被燒得通紅透亮,像一座巨大燃燒的金屋,火壁下的洞口如同水晶宮,閃閃發(fā)光。這些情況,說明磚瓦煅燒到熟透,可以封窯了。
封窯
所謂封窯,就是停止焚燒,封堵煙囪和火門的洞口。幾個人配合,喊一聲“合——”各個洞口上的備用塊磚同時封閉,當即蒙上泥漿?;鹛锺R上放水,用鋤頭輕翻泥土,防止?jié)B水。火門也要繼續(xù)潑泥水,以防干裂,冒出熱氣。整個瓦窯要處于封閉冷卻狀態(tài)。如果透了氣,煅燒的磚瓦就變紅,質(zhì)地松軟,質(zhì)量差。
從封窯到開窯需要半個月,當中每天都要潑泥水冷卻,直至可以開火門卸磚為止,窯前的火灰也漸漸地冷卻下來??蓪⒌毓先M火灰煨烤,半天時間,就可煨熟了,味道香,很好吃。
開窯
可以開窯是最為期待的事,那心情真的無法言喻。一開窯門,整個火壁都是黑漆漆的一片,說明里面的磚瓦必定是青黑的,也是達到燒制的要求。那年頭,窯還沒有開,磚瓦早已預(yù)定了。到了開窯那幾天,村上來了很多輛拖拉機,不消半天,所有磚瓦全運走。窯工又開始投入新一窯的繁忙中。
鄉(xiāng)村瓦窯出產(chǎn)的青磚黑瓦最大特色就是質(zhì)地堅硬、色澤深厚,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鄉(xiāng)村廣泛用于住宅建房。從早年保存下來的幾處古民居,也可以看到墻體用青磚疊砌,高高、深深的馬頭墻、防火墻,或門坊、壁窗,保持至今,其形態(tài)、色澤保持不變,給人以素雅、沉穩(wěn)、古樸、寧靜的美感。人們到野外去考察,偶然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古建,也是磚木結(jié)構(gòu),柱子、椽子已被蟲食蟻侵,但磚瓦還是完好無損。
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后,燒青磚窯火逐漸暗淡下來,窯工退出行業(yè)。當人們看慣鋼筋水泥,猛然記起青磚,它承載過很長很長一段溫馨樸質(zhì)的生活。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