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風是不一樣的風——福鼎弘揚畬族傳統(tǒng)文化側記
太姥山鎮(zhèn)財堡畬村新貌。
木偶獻茶
寧德網消息(記者 王志凌 王東東 通訊員 蔡雪玲 廖寶釵 文/圖) 福鼎,是我國畬族主要聚居地之一,以畬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4.28萬人,占該市總人口的7.4%,現有硤門、佳陽兩個畬族鄉(xiāng)和26個畬族村。
從明洪武28年(1395)畬族群眾入遷福鼎以來,在歷史長河中,勤勞、果敢、智慧的福鼎畬族人民傳承和發(fā)展了畬族歌言、服飾、刺繡、編織、醫(yī)藥、飲食、體育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而又獨具一格,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護、挖掘、整理和弘揚畬族傳統(tǒng)文化,福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早在2004年福鼎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開展搶救與發(fā)展畬族文化工作的決定,成立搶救與發(fā)展畬族文化工作領導小組,開展對畬族文化搶救、挖掘、整理、保護與發(fā)展工作。近年來,福鼎市持續(xù)發(fā)力——
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 的方針為指導,組織相關部門對畬族的民間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體育競技、傳統(tǒng)手工技藝、傳統(tǒng)醫(yī)藥、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摸底調查,一批畬族特色文化項目得到發(fā)現和挖掘,并發(fā)掘整理出畬族傳統(tǒng)民居、宗祠、橋梁、路亭、古墓葬、石碑刻等藝術特色比較鮮明、科學價值比較突出、歷史文化內涵比較豐富的畬族文物點,征集或登記造冊畬族歷史文物1000多件(套),初步整理了宗譜、歌言、故事、傳說等畬族古籍史料。
以“遺產名錄建設促進搶救保護”的工作思路,鼓勵和支持畬族鄉(xiāng)村開展傳統(tǒng)歌會等各類民俗活動,打造了一批畬族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雙華畬族二月二歌會列入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瑞云畬族四月八歌會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文藝作品展示、民俗歌舞表演等形式,加大畬族文化宣傳力度。近幾年,該市文藝工作者共創(chuàng)作、移植、改編了《山哈豐年祭》、《姨婆·蛋》、《畬山茶歌》、《喜滿畬寨》等一批以畬族原生態(tài)文化為題材的舞蹈作品,在全國、省市級獲獎或演出。此外,福鼎還編寫鄉(xiāng)土校本教材,畬歌走進畬鄉(xiāng)校園,朗朗傳唱。今年8月,福鼎民族中學蹴球隊和獨竹漂隊代表福建省參加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比賽取得全省11枚獎牌中的6枚獎牌(4銀2銅)及體育道德風尚獎的好成績。
以旅游帶動,將畬族文化融入旅游產業(yè),提升畬族文化影響力。近幾年,福鼎精心打造了磻溪鎮(zhèn)赤溪、佳陽畬族鄉(xiāng)雙華、硤門畬族鄉(xiāng)瑞云、太姥山鎮(zhèn)財堡等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并接連舉辦瑞云“四月八”、雙華“二月二”畬族歌會及鄉(xiāng)村旅游文化節(jié)等,將畬文化與旅游聯姻,精彩紛呈……
保護、傳承、光大,唱響最炫民族風,福鼎畬文化源遠流長。
故事一
鐘昌敢:木偶傳情,三十年堅守
畬家提線偶 馬智靈 攝
身著畬裝的木偶,一根根細繩牽引,操作者手指靈巧躍動間,細繩牽引的木偶像是被賦予了生命般,獻茶、倒酒、推磨、紡紗,形神兼?zhèn)洹⒋箫@身手。再配以獨特的畬族歌言,繪聲繪色、惟妙惟肖,讓觀者無不拍手稱道。
這是福鼎市畬族提線木偶劇團團長鐘昌敢和他堅守了三十年的提線木偶技藝。
提線木偶,又稱“牽絲傀儡”、“懸絲傀儡”,幕后演員通過操縱,系在木偶頭、頸、手、足等身體各個關節(jié)部位的提線,再配以表演者的唱詞,從而使觀眾領略“宛若真人”、“不異于生”的表演?,F年46歲的鐘昌敢就出生在福鼎佳陽畬族鄉(xiāng)雙華村這樣的木偶演藝世家里。
相傳,福鼎畬族提線木偶表演入制作技藝于1813年由漳州漳浦縣石椅村藍謝年傳入,至今已200多年歷史。起起落落間,這一技藝從祖輩傳至鐘昌敢手中,已是第五代了。
在鐘昌敢的記憶里,兒時,農閑之際,由父親及叔伯們組成的家族式木偶團便會挑起裝著木偶、道具的擔子,翻山越嶺進畬村演出,演到哪里,哪里便如過年般喜慶熱鬧。耳濡目染間,從小他便迷上了這一古老技藝。“讀小學時,一放學,便墊上凳子,提著木偶,在床上練”。日久生情,從藝的種子,在他心頭日漸生根發(fā)芽。
1987年,完成高中學業(yè)后,鐘昌敢跟隨父親參加木偶劇團,兩年勤學苦練,他學會了前臺提線技巧、說唱及后臺的武場打擊、文場拉彈,基本掌握了整場演出操作。為更精益求精,1989年,他再拜名揚閩浙的浙江蒼南木偶大師陳舜猜門下。三年學藝,他的提線功底日臻成熟,演出場次操作規(guī)程的掌控、劇中角色喜怒哀樂的演繹、文場與武場的提線技巧也愈發(fā)熟練。學成歸來,他回到木偶劇團擔任前臺主角導演團長,并在2013年正式成立福鼎市畬族提線木偶劇團,任團長。
“提線木偶,看似簡單,其實很難!”鐘昌敢告訴記者,木偶主要關節(jié)部位都有提線,一個木偶少則十來根線,高難度動作則需二三十根。一些演出場景,甚至一個人兩只手得操作4個木偶,對提線、過線的技巧要求之高,不言而喻。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除了這個,整場演出的操作規(guī)程,同樣要求嚴格,馬虎不得。同時,還得掌握各種方言,到哪演出,說唱用哪的方言,融入劇情,讓觀眾聽得懂。
作為清一色的畬族演藝民間團體,鐘昌敢擔綱挑大梁,在演繹《錦香亭》、《鐘景棋》、《戲狀元雷海清》、《鐘良弼》等畬族傳統(tǒng)歷史劇的同時,他不斷挖掘、探索新的演出形式。近年來,他創(chuàng)作了《畬妹子茶藝》、《畬家紡織樂》、《畬家磨坊》、《畬山茶歌》、《畬鄉(xiāng)賣貨郎》等一批以畬族傳統(tǒng)文化為題材的提線木偶作品。其中,融合畬族茶文化的《畬妹子茶藝》,將木偶扮成畬家妹子,與配唱女演員著裝一致,木偶在操控下能撥茶葉、沖水、洗水、泡茶、敬茶,動作優(yōu)雅,不啻真人;《畬家磨坊》,則兩木偶扮成畬家夫婦,操作之下,男偶推動石磨道具,女偶一旁添豆,不一會還磨出潺潺豆?jié){,栩栩如生。
2013年,《畬妹子茶藝》在福鼎“中國微演藝”舞臺首次亮相,便好評如潮。此后,成為全國各地茶博會和福鼎茶事活動中的經典演藝節(jié)目,更頻頻亮相于各畬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一年演出上百場,引起巨大反響。難度更高的《畬家紡織樂》和《畬家磨坊》木偶表演,還吸引央視、國際旅游頻道和福建省電視臺導演們的關注,拍攝成節(jié)目,并在央視7套和福建省電視臺播出。
走南闖北,隨著一場場精彩演出,鐘昌敢和他的畬族提線木偶劇團名聲遠揚,其承載的畬族傳統(tǒng)文化已日益為人們所知。為傳承這一技藝,鐘昌敢開門傳藝。目前,他已收弟子三人,其中一名還是她的妻子。其他前來學習的學生還有三四人。
“現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門路多,青年人肯學這項技藝的還是比較少,來學的人還得考慮生計問題。”鐘昌敢坦言,傳承之路有些艱難。眼下,他正策劃與旅游市場對接,創(chuàng)辦畬族提線木偶傳承基地,并將其列為旅游線路點之一,為傳承提供保障。
“不管前路多艱難,承載著畬族獨特文化與技藝的提線木偶藝術終將傳承不息。”鐘昌敢的話語中充滿了堅定。
故事二
雷林清:畬家“鳳凰女”的蛻變之路
雷林清在教孩子們唱畬歌。
“歌是山哈小文章,齊人都要學來唱。誰人不學山哈歌,好似學子斷書堂……”
每隔時日,雷林清都會如約來到福鼎太姥山鎮(zhèn)財堡畬村小學,教孩子們唱畬歌。當一句句曲調優(yōu)美的畬歌朗朗傳唱,那一刻便成為了雷林清和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
雷林清,一個美麗的畬族女孩,人如其名,像“清晨的森林”一般清新脫俗;歌如其人,猶如森林里的一汪清泉,滋潤他人。
從小在畬村長大的她,高一時為幫村里拉贊助,從此與畬歌結緣。在當時,雷林清即使會講畬語,可唱歌跟說話還是會不同??蔀榱四軌蚪o村里爭取更多的支持,她還是毛遂自薦讓老師教自己唱畬歌。
畬歌演唱方式自由、隨性,老師在教學時,即便同一首歌,前后兩次唱的曲調也有所變化。在學唱過程中,雷林清老找不著調。為了將畬歌唱好,雷林清用手機錄下老師所唱的,跟學模仿,用筆寫下老師唱得修飾音、語氣詞,分段學習,緩慢而艱辛。
第一次上臺,從沒登過臺唱過歌的雷林清一下子有了緊張感,甚至忘了詞??僧斂吹剿拿姘朔降淖谟H冒雨絡繹不絕趕來,三三兩兩結對盤歌,共慶民族節(jié)日,勇氣油然而生。
“那一次,我覺得身為畬族的我,身穿畬服的我,和普通的孩子是不一樣的!”按雷林清自己的話講,有些東西緣到了,然后就喜歡上了,喜歡上就放不開了,那一刻雷林清覺得自己的血液里也流淌著畬歌的音符,想讓畬歌在更大的舞臺唱響它,讓更多的人知道它。
為了更好地傳承畬族文化,高中在填報志愿時,雷林清毫不猶豫選擇了播音主持專業(yè),并在大學期間頻頻參加文藝演出、主持畬族文化活動等,讓更多人了解畬族文化。畢業(yè)后,雷林清拒絕了許多更好更有前途的崗位,毅然選擇了與民族文化相關的工作,進入了福建省畬家企業(yè)商會。
六年沉淀,雷林清收獲良多。其中,2013年榮獲福建省海峽兩岸畬族三月三“山哈杯”民歌賽一等獎、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曲藝展演”榮獲二等獎等榮譽,同年并參與湖南衛(wèi)視專題拍攝《畬族婚禮》榮獲“愛心大使”稱號。
“從我媽媽為我穿上畬族服裝的那一刻,覺得自己身上肩負著把畬族文化傳承下去的念頭?,F在我盡自己的力量將畬族文化傳承下去,以一種更好的方式與精神面貌向人們展示與解說畬族文化,讓更多人了解、熟悉畬族文化。”雷林清自豪地說道。
今年年初,雷林清來到財堡畬村擔任一名義務教師,開設畬歌班,教村小學生唱畬歌。其實,早在念大一時,雷林清就以志愿者的身份,義務教霞浦小學的學生唱畬歌。
“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初學習畬歌時的情景,總想把畬族文化教給他們,希望他們中也會有人跟自己一樣,將來能為畬族文化盡一點自己的力量。”雷林清覺著,畬歌想要發(fā)展還是要從娃娃抓起。
在財堡村,雷林清還建立了福鼎市畬歌文化傳承基地。秉承“凝聚畬族力量,傳承畬歌文化”,基地開辦以來,已開展畬語畬歌教學、畬族文化交流等多項活動。在這里,她擁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畬族文化豐富而廣泛,現在我只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畬族文化做好。”朝著自己的夢想,雷林清在傳承畬族文化之路上,且行且累且樂……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