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古街新韻綻芳華
斑駁的墻體搭配大紅燈籠、五彩油紙傘,戴望舒筆下的《雨巷》躍然眼前。“五一”假期,福安市穆陽鎮(zhèn)石馬兜古街熱鬧開了,前來拍照打卡的人絡繹不絕,不時還能偶遇幾個穿著畬族服飾拍照打卡的游客。
穿著畬族服飾的游客在石馬兜古街內(nèi)拍照打卡
人群熙攘、充滿煙火氣的石馬兜古街也曾落寞過。“過去,穆陽水路發(fā)達,成為周寧、政和等閩東北縣邑的物資集散中心,連接碼頭的石馬兜沿街商鋪林立,商賈云集,紅極一時。”穆陽鎮(zhèn)黨委宣傳委員林裙介紹,隨著時代變遷、交通格局變化,石馬兜日漸冷清。
近年來,乘著老舊街區(qū)改造的東風,石馬兜迎來新機遇。“我們將石馬兜作為民俗工藝文化街來打造,策劃生成總投資1000萬元的石馬兜(雨巷)民俗工藝街項目,通過邀請專業(yè)設計公司入駐,開展古碼頭修復、沿街路面改造等工程,致力恢復古巷昔日風情。”林裙介紹。
在福安,還有許多像石馬兜這樣的古街,如何讓這些承載著歲月的古街既有“復古風”,又顯“年輕態(tài)”?近年來,福安一方面深入挖掘本土資源,保留原生態(tài)民俗文化;另一方面,導入新業(yè)態(tài),將本土特色與現(xiàn)代藝術相融合,實現(xiàn)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與開發(fā)并舉,古味與新潮兼具。
修舊如舊非遺活起來
年俗用品商鋪、喜娘會所、龍鳳褂裁縫店……走進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濃濃的煙火氣迎面撲來,這條街全長不足300米,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條街聚集了福安六成以上的金銀飾品珠寶行、旗袍、龍鳳褂等商鋪,是名副其實的民間手工藝品經(jīng)營聚集地。”城南街道東風社區(qū)黨總支副書記王少華說。
東大路又稱“喜街”,街區(qū)內(nèi)至今保存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古建筑。“這條街自古便是福安古城繁華地段,街區(qū)內(nèi)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手工藝商鋪集聚。”王少華說,乘著老舊小區(qū)改造的東風,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按照原形制、原風貌、原材料、原工藝的“四原則”進行修繕。目前,桿線落地及主街巷路面改造全部完成,沿街商鋪外立面改造已完成近三分之一。經(jīng)過兩年多“修舊如舊”的改造,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褪盡滄桑展新顏。
“這頂花轎款式新穎,一天租金是多少?”“這種規(guī)格的花轎需要配備幾個轎夫?”走進一家名為“好心愿大花轎”的喜鋪,花燈、喜燭等婚俗用品直映眼簾,店內(nèi)展示的五頂顏色鮮艷、裝飾華麗的木制花轎格外醒目,店主張蒲正耐心為顧客答疑。
近年來,“隨著國潮興起,現(xiàn)在不少年輕人喜歡傳統(tǒng)民俗婚禮,花轎接親備受熱捧。”張蒲說,來店里咨詢、預訂花轎的顧客越來越多,遇上當?shù)貍鹘y(tǒng)意義上的“好日子”,花轎更是供不應求。
好心愿大花轎喜鋪在東大路街區(qū)已有20多年。張蒲父母均是婚慶習俗非遺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她對店內(nèi)每款婚俗用品所代表的寓意娓娓道來。在她看來,好心愿不僅賣婚俗用品,還通過為顧客講解婚慶習俗,傳播這項非遺文化。
街區(qū)改造為好心愿大花轎喜鋪贏得了更多“留量”,作為新生代婚慶習俗非遺傳承人,張蒲還經(jīng)營著一家“龍鳳嘉喜”非遺工作室,她緊跟街區(qū)改造“步伐”,根據(jù)年輕人的喜好不斷更新婚俗用品樣式,以期為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
民俗根植于民間,民俗文化離不開市井,如何讓自帶“前世”記憶的古街與住戶、商戶、市民實現(xiàn)多向奔赴,是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改造工程的落腳點。王少華介紹,隨著婚慶習俗、喬遷習俗、金銀器制作技藝入選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東風社區(qū)不斷挖掘藏于街區(qū)的“福文化”資源,將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打造為具有地域特色的“福文化”主題街區(qū)。
如今,古街越發(fā)有風味。婚慶習俗、銀器制作、喜娘文化風……一項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在這里找到了承載空間,也綿延著老街的繁華氣韻。
業(yè)態(tài)提升老街“火”起來
踏入陽頭街道察陽古街,仿佛時光倒流,與東大路民俗文化一條街的人潮如織相比,這里多了一份靜謐。青石路面,踩過無聲,卻有一種格外厚實的感覺。
察陽古街曾是福安城區(qū)物資集散地,沿街商鋪林立,商賈云集,紅極一時。隨著交通格局變遷,古街落寞了。
路舊、線密、房屋破損……住在古街,居民煩惱多。2021年,陽頭街道將察陽古街改造列入為民辦實事清單,外墻復古、雨污分流、線纜入地……一番內(nèi)外修整,察陽古街以新面貌呈現(xiàn)在群眾面前。
老街活起來,更要在人氣中“火”起來。“人們對于古街的情感,常常源于它的歷史和記憶,我們按照‘見人、見物、見生活,留人、留形、留鄉(xiāng)愁’原則,引進與古街原有氣質相符的新業(yè)態(tài)。”陽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程文偉介紹。
走進云舍茶空間,典雅的音樂再搭配雅致的裝修,一股閑適感撲面而來。主理人林云告訴筆者,第一次來察陽古街,便被這里悠久的歷史和靜謐的環(huán)境所吸引,去年,她在這里租了兩層共四間店面,做起茶葉、茶器、茶空間等雅事。
云舍茶空間一樓,一面玻璃墻被隔成多個格子,里面擺放著茶葉、茶具、茶食等。“顧客可以在這里自助掃碼取茶,到二樓選擇一間茶室品茗。”跟著林云的腳步,筆者來到二樓,移步換景,每一個單獨的茶空間設計各不相同,但都精致典雅。“云舍茶空間主打‘鬧中取靜’,很適合和朋友喝茶聊天小聚。春節(jié)期間,茶空間幾乎處于滿座狀態(tài)。”林云說,作為一名高級茶藝師,從茶到香,從空間設計到器皿挑選,她對店內(nèi)的每一個物件都下了不少心思。
從云舍茶空間走出,沿著察陽古街往里走,林云帶筆者來到一家“遇得禮品工作室”,主理人凌晶晶正在上架新禮品。“我們主要做禮品定制,將工作室設在察陽古街,看中的正是這里安靜的氛圍,能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放松的環(huán)境。”
如今,察陽古街集聚了茶舍、咖啡店、瑜伽館等眾多業(yè)態(tài)。林云說:“春節(jié)期間,陽頭街道聯(lián)合察陽古街各店鋪主理人舉辦了一場國風集市活動,每天客流量達6000多人次。”
察陽古街,不只有新業(yè)態(tài)。作為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陽頭文化街區(qū)保有以“一街六巷”為主體的古建筑群,這些建筑群以察陽古街為軸,向兩側鋪展開來,其中包括1處國家級文物點、45座已公布的歷史建筑,好似開放的“博物館”,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林云看來,這些古建筑都是察陽古街引流的重要部分。“察陽古街不長,游客能逛的地方有限,如果古街周邊空間能騰出,古街業(yè)態(tài)將更豐滿、多元;古建筑能被活化利用,古街的游覽也將更厚重。”林云說。
來源:閩東日報通訊員 陳雅芳文/圖
編輯:陳姜燕
審核:陳小蝦 周邦在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