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47年黨齡英雄母親的寬大胸懷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歷史??倳泚淼酱迕窭畹虏摇7孔拥窳寒嫍?,院落干凈整潔,植物生機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興??倳浾f:“這里環(huán)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形態(tài),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李淑英。
http://upload.www.fjyigong.com/2016/0901/thumb_630_420_1472692452252.jpg img/water1.png -
東昆村干部看望李淑英老人。
http://upload.www.fjyigong.com/2016/0901/thumb_630_420_1472692451983.jpg img/water1.png -
烈士生前戰(zhàn)友看望李淑英。
http://upload.www.fjyigong.com/2016/0901/1472692451336.jpg img/water1.png -
這間就是烈士生前與老母居住的房屋,現(xiàn)已千瘡百孔。
http://upload.www.fjyigong.com/2016/0901/1472692452619.jpg img/water1.png
寧德網(wǎng)消息(郭雅明 文/圖)“想我兒時,心痛如絞,他犧牲時軍校才畢業(yè)一年,太年輕了!想想毛主席為國家獻出自己的孩子還有那么多親人,我們的犧牲不算什么,心也就寬了!”日前,在福安市坂中鄉(xiāng)長汀村龍華禪寺的會客室里,90歲高齡的英雄母親——李淑英老人手撫胸口、眼含熱淚,對來看望她的老家潭頭鎮(zhèn)東昆村干部說。
老人緊閉30多年的記憶之門,吱吱呀呀地打開,任時光蒼老斑駁,帶不走銘心刻骨的失子之痛。
英雄永遠定格在22歲
“我兒屬牛,沒有犧牲的話,現(xiàn)在應該也有孫子了!”老人喃喃低語,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似已被流水般的日子沖刷得趨于平靜。今年6月,與她犧牲的兒子年齡相仿的軍校戰(zhàn)友突然到訪,綿綿無盡的思念一下子又在她的心頭涌起……
鄭世祥是李淑英與丈夫鄭永書所生獨子,1962年1月出生于福安市潭頭鎮(zhèn)東昆村,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管理學院,分配到南京軍區(qū)工兵2團2營7連任排長。1984年11月15日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地區(qū)對越作戰(zhàn)中犧牲,時年22歲。犧牲后被追記三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稱號,和957名老山作戰(zhàn)犧牲的戰(zhàn)友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園,后來部隊撤離時,親屬將其骨灰遷至閩東烈士陵園安放。
30多年了,誰也不敢觸碰老人心里的傷口。打開記憶閘門的是鄭曉春、杜建閩、張錦輝等鄭世祥烈士生前的戰(zhàn)友,相約一起來看望烈士的母親,對30多年前為國赴死的鄭世祥發(fā)出了痛徹心扉卻又低沉哀婉的追思。
鄭曉春現(xiàn)任職于福州市委,他告訴筆者,全班99名學員畢業(yè)后奔赴祖國大江南北為國戍邊,后各有發(fā)展,現(xiàn)均事業(yè)有成,家庭和樂,其中不乏身居將軍之列者,惟鄭世祥在祖國需要的時候不惜赴死,為國捐軀,長眠九泉,老母年邁,令人唏噓。
張錦輝是從戰(zhàn)場上活著回來的。他與鄭世祥同屆不同班,是當時軍校里感情深厚的福安同鄉(xiāng)。張錦輝回憶,畢業(yè)時,鄭世祥分配到安徽巢縣舟橋部隊(即南京軍區(qū)工兵2團2營7連),我分配到云南邊疆二炮部隊。分別時,鄭世祥專門舉酒為我壯行:你去云南保邊疆,我在后方做后勤保障。
烈士生前戰(zhàn)友看望李媽媽
青春激昂,言猶在耳。誰曾想,1984年4月28日老山、者陰山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開始,當晚7時7分連隊吹緊急集合號,張錦輝與戰(zhàn)友參加了這場戰(zhàn)役。當他參戰(zhàn)后第一次返回連隊不久,接到一封只寫有郵政信箱的信,才知道同學鄭世祥也來到云南參戰(zhàn)。信中,鄭世祥談到為國捐軀,義無反顧,只擔心自己犧牲了家中老父老母沒人贍養(yǎng)。
張錦輝給鄭世祥回了一封信,卻再也沒收到回信。沒有想到,同學緣、戰(zhàn)友情就定格在這一封信上。
戰(zhàn)友們曾經(jīng)到麻栗坡烈士陵園看望過鄭世祥,在烈士的墳頭敬上二支煙,以慰藉烈士遠離家鄉(xiāng)的孤苦和對老父母無盡的牽掛。
鄭曉春悲傷地說,如果鄭世祥還在,一定會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
孤苦一人寄居寺院25年
鄭世祥犧牲時,李淑英已56歲(按福安習俗計58虛歲),其丈夫鄭永書則年過六旬。當其兒子在云南邊境作戰(zhàn)犧牲的消息傳到家中,面對這五雷轟頂般的沉重打擊,老倆口悲痛欲絕。兩個老人雖都已退休,卻對黨對國家有著樸素的感情。國家需要的時候,不惜赴死,這是軍人的使命,他們深知“位卑未敢忘憂國”。但老來喪子,是人生之大不幸,其老父親悲傷過度沒能承受住打擊,沒過幾年憂傷而逝。
連失二個最親的人,家不成家睹物思人,每每悲從中來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孤苦無依的李淑英老人,決定隱居寺院,將這無處訴說的刺痛永遠封鎖在心底。1991年,老人只身到坂中畬族鄉(xiāng)長汀村外長仔頭廢棄的知青點住下,開荒整地,協(xié)助建造龍華禪寺,辛苦勞作以麻木思兒之心。
25年,龍華寺從無到有給了老人一處棲身之地;25年,長仔頭萋萋芳草見證了老人的堅強;25年,長汀溪水悠悠可照見老人赤膽忠心。
年年堅持上交黨費
李淑英年輕時就參加土改,曾任東昆大隊信用社主任等職,1969年9月10日入黨,不管日子多么凄苦,她從沒忘記自己是一個老黨員。老人入黨47年,年年堅持上交黨費。
“李淑英老人是一個黨性意識特別強的老黨員,每年親自到鎮(zhèn)里交黨費??紤]到她年齡這么大,讓她少交點,她不肯,說黨費一分也不能少。我們都很感動!”孫夏嵐任潭頭鎮(zhèn)組織干事多年,每年老人都主動上交360元黨費,讓她印象特別深刻。她特別為老人單列黨費收繳記錄并負責直接上繳上級黨組織。今年孫夏嵐提職調(diào)離,又把這項特殊任務交給接任者,“我的前任也是這樣交待我的!”孫夏嵐說。
老人關心家鄉(xiāng)發(fā)展,今年村級換屆選舉,她回到村里投出自己莊嚴的一票。東昆村黨支部書記林德清和省檢察院掛村第一書記李祿忠前去看望老人,老人握著他們的手說:“你們有能力,一定能把村里的工作做好。我要年輕幾歲,還想回村協(xié)助你們?yōu)榇謇镒鳇c事呢!”
葉落歸根想在老屋終老
東昆村六角井的一座土墻大厝住著十幾戶人家,靠左邊幾間破敗木屋長期無人居住,屋墻已坍塌,內(nèi)部破爛不堪。這里就是鄭世祥烈士生前居住過的房子,也是李淑英老人魂牽夢繞的地方,老人眼下的心結(jié)所在。
走到人生的邊上,老人對許多事包括生死已看得很淡,唯一掛慮的就是在哪里終老。
“我想回村里去,把老房子修一修。”老人說。
老人要強,一輩子沒求過人,也沒向政府提過要求。只靠微薄的退休金和不多的優(yōu)撫金生活,每個月向寺里交生活費,再扣除黨費,所剩無幾,即便有些剩余也都花在寺院里。
寺里眾人十分敬重她,勸她:回村里誰照顧你呢?還是在寺里住吧,多少有個照應。
鄭曉春和幾個戰(zhàn)友了解到李淑英老人的情況,聯(lián)系了當年軍校同班同學,準備捐款幫助老媽媽圓最后的心愿。
李淑英得知捐款的事后說,不要麻煩你們,也不要麻煩國家。錢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25年來,你們來看望我了。
面對烈士慈祥無私的老母親,感到慚愧,戰(zhàn)友們約定:以后無論工作多忙,逢年過節(jié)或有機會,都一定要來看望可敬的老媽媽。
那天,戰(zhàn)友們噙著熱淚緊緊握著老媽媽的雙手,動情地說:“老媽媽,我們也是您的兒子!”
熱淚也濕潤了老人的眼眶……
責任編輯:葉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