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醫(yī)院開展世界痛風日宣教活動
4月20日是“世界痛風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精準防控、暢享生活”,閩東醫(yī)院內分泌科在住院病房舉辦了一場以“全民關注痛風日”為主題的痛風宣教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痛風及其與尿酸關系的認識,加強痛風防治知識的普及,做到早發(fā)現(xiàn)和早治療。
活動現(xiàn)場,內分泌科醫(yī)師蘇予斯通過生動的講解和豐富的案例,詳細闡述了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之間的關系。她指出,高尿酸血癥是引起痛風的根本原因,但并非所有高尿酸血癥患者都會發(fā)展成痛風。痛風的發(fā)作與尿酸的合成增加、排出減少,以及尿酸在關節(jié)中的析出形成結晶等多種因素相關。因此,對于高尿酸血癥患者來說,定期篩查血尿酸水平、改善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飲食等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活動中,蘇予斯還特別強調了痛風發(fā)作時的應對措施。當出現(xiàn)關節(jié)紅腫熱痛等痛風癥狀時,患者應及時就醫(yī),遵循醫(yī)囑使用秋水仙堿、消炎鎮(zhèn)痛藥或糖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同時提醒患者切勿自行購藥或前往診所進行藥物肌注,以免加重病情或引發(fā)其他并發(fā)癥。
此外,針對如何改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降低尿酸水平,臨床營養(yǎng)科、內分泌科副主任醫(yī)師金希波給出具體的食養(yǎng)建議:
食物多樣,控制嘌呤
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人群,建議低嘌呤飲食,同時食物要多樣化,保證營養(yǎng)均衡。如:每天攝入的食物達12種以上,而每周攝入的食物達25種以上,包含谷薯、果蔬、肉魚、蛋奶和堅果等。由于食物中的嘌呤經人體代謝后會生成尿酸,所以要控制嘌呤攝入量。常見的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有:動物內臟,如豬心、豬肝、豬腰子等;海鮮,如貽貝、生蠔、沙丁魚等,建議盡量少吃。
果蔬充足,奶水充足
建議多吃新鮮的水果和深色蔬菜,促進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奶類中的乳蛋白亦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建議每天飲用300mL以上奶或奶制品;在沒有心衰、腎衰等需要控制液體量的情況下,建議每天飲水2000mL以上。
限制飲酒,控制果糖
應盡量少喝酒。部分酒類含有較高的嘌呤,如黃酒、啤酒等。酒精的代謝可以促進尿酸的生成,使血液中的乳酸升高,抑制尿酸的排泄,加重高尿酸血癥,增加痛風風險。含糖飲料、鮮榨果汁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其具有潛在的誘發(fā)血尿酸升高的作用,應適當控制。
科學烹飪,限制生冷
合理的食物烹飪方式有助于降低血尿酸。建議低鹽低脂的烹飪食物。肉類建議水煮后食用,可以降低肉中嘌呤含量。盡量不喝或少喝湯,尤其濃肉湯中嘌呤含量較高。生冷食品容易引起關節(jié)中尿酸鹽結晶析出,誘使痛風發(fā)作,建議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
吃動平衡,注意體重
研究證實,超重和肥胖是發(fā)生痛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減輕體重能明顯的改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故超重或肥胖的人群應通過改善飲食結構和合理運動,將體重控制在健康范圍。18歲至64歲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BMI)建議控制在18.5—23.9kg/m²,而65歲以上老年人建議控制在20.0—26.9kg/m²。
來源:閩東醫(yī)院 林程 金希波
編輯:陳景平
審核:陳小蝦 林珺
責任編輯:陳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