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屬于我的這班崗”——一個興業(yè)青年從春到夏的堅守
“說心里話,每天都希望能回歸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狀態(tài)。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堅守,站好屬于我的這班崗,和大家一起等待解封的到來。” 今年26歲的紀玉卿,是興業(yè)銀行上海分行FICC業(yè)務中心的一名年輕員工,平時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小紀同學”。
面對上海疫情封控,為了保障業(yè)務連續(xù)性,3月14日小紀主動請纓加入分行24小時值班應急組,住進了位于江寧路的上海興業(yè)大廈。今天是他駐行工作的第68天,同事眼中的“小紀同學”在這段特殊的日子里仿佛迅速告別了青澀,走向成熟,故事里寫滿擔當。
“一個人值班,難免有緊張時刻”
作為一名年輕的交易員,單打獨斗駐守行內的壓力并不小。夜幕降臨,整層辦公區(qū)只有紀玉卿一個人,仍然需要守在電腦、電話前,繼續(xù)跟蹤交易的進行。
“獨自值班的第一周,就遇到了意外情況。”回想起來,他還是有些后怕。3月22日,興業(yè)銀行上海分行準備與一家境外交易方完成一筆同業(yè)存放業(yè)務,但發(fā)現(xiàn)對方賬戶行頭寸不足,資金無法及時到賬。從白天到晚上,他一直持續(xù)和總分行相關部門溝通,與尚有時差的交易對手保持緊密聯(lián)系,加急制定解決方案。直至晚上21時許,終于達成一致方案,對方將于次日起息,這筆業(yè)務總算“有驚無險”。
然而,對紀玉卿的考驗接踵而來。3月24日晚,一家本已商談好價格要素的交易對手收到緊急防疫通知,要在第二天封樓,原本的交易方案可能被迫取消。為了確保既定業(yè)務能順利落地,他又是一個個電話不間斷地打,爭取相互理解,不厭其煩與對方溝通細節(jié),最終在交易對手的配合下,當晚22時對方內部審批通過,在零點前“踩點”完成了拆借交易。
FICC業(yè)務中心的一大任務,就是保障客戶資金流動性。從3月中旬至今,紀玉卿已累計完成近200筆拆借交易,合計金額共計60億美元、351.55億元人民幣。同時,他還成功拓展了5家海外中資交易對手,進一步確保資金可得性,在關鍵時刻展現(xiàn)了興業(yè)人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這樣的工作與生活狀態(tài),是紀玉卿以前從未預料到的。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這個原本還有些生澀的年輕員工成功地扛住了各種考驗,迅速成熟起來,成為大家信任、值得托付的“老戰(zhàn)友”。
“假裝重回大學,再體驗一次宿舍生活”
3月14日,紀玉卿剛來上班時,本以為頂多駐守一周,并未帶太多的換洗衣物。但沒想到的是,這一住,就是兩個多月。
雖然后勤有保障,但駐行生活仍有許多“非常態(tài)”需要面對:行軍床不如家里的大床舒服;夏天出汗多了,只能在洗手間簡單擦洗,無法淋??;兩個月不能理發(fā),已長成一頭“雜草”……
“我現(xiàn)在假裝回到大學時代,住在行里就當是住宿舍了,同事就是室友。另外,不用往返通勤,空余時間可以靜下心來充實自己,多學一些知識。”條件雖然艱苦,但紀玉卿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
平日的工作是負責自貿區(qū)流動性管理,他便利用不需要工作的時間加倍關注這方面的新聞、研報。美聯(lián)儲加息會對海外交易產生哪些影響,國際局勢的變化將如何影響資金面,價格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又怎樣保持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這些都是他研究的主題,對他而言,不僅“重溫”了一把宿舍生活,還“沉浸式”地豐富了更多專業(yè)知識。
“住在行里兩個月,當然也很想家”
從初春到入夏,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無法與家人見面,紀玉卿坦言,他確實十分想家,想回家看看。
小紀的母親是一位醫(yī)務工作者,疫情期間肩負的重擔可想而知。“其實我住在單位,不同樓層不見面,風險已經壓縮到最小,但媽媽還是經常叮囑我,一定要注意防護。”
小紀很掛念自己的媽媽,“畢竟媽媽奮戰(zhàn)在抗疫第一線,經常要出入醫(yī)院,人員密集、流動性大,她面對的風險才是最大的。”但他知道,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讓父母放心。和許多孝順的年輕人一樣,他與父母連線總是“報喜不報憂”,只談趣事,不提擔憂,盡量不讓父母牽掛。
紀玉卿也很想念自己養(yǎng)的兩只小貓。“和家里視頻時,爸媽會把貓咪抱到鏡頭前,但離開的時間太長,它們好像都不太能認出我了。”愛寵對主人的陌生感,讓他難免有些失落。不過他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有那么多人堅守各自崗位、疫情不退我不退,車水馬龍、活色生香的上海很快就能歸來。
責任編輯: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