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王雪平:新米節(jié)
白露過后,空氣中就彌漫著稻谷的清香。站在老家的田埂上,放眼望去,一層一層從山腳延伸到山頂?shù)慕瘘S,仿佛一匹從天際抖落的金綢緞掛在那里,給了每一個村民一望無際的遐想,他們心中溢滿了豐收的喜悅。
小時候,過了春分節(jié)氣,早上四點多,家里就燈火搖曳,母親在灶前忙著泡茶、煮飯。匆匆吃完早餐,帶上一壺茶水,和父親一起到地里平整秧田、撒播谷種。等到插秧時,家里請了幾個幫工,田間就熱鬧起來了。插秧是個技術活,最考驗一個莊稼人的功夫。如果沒點真本事,插出的秧苗陣腳大亂,歪歪扭扭,慘不忍睹。所以,幾個幫工往往相互之間比速度、比技術,看誰插得又快又好。他們手持秧苗,像蜻蜓點水一樣把一棵棵秧苗插到田里,邊插秧苗邊往后退,不一會兒,面前的秧苗便拉成一條條綠色直線,橫看也成一條條綠色直線,線又組成面,半個時辰,田里已是綠意點點。
陽光輕撫、微風吹拂、細雨滋潤,插下的秧苗在鳥鳴蛙叫中就像剛出生的娃娃一樣,一天一個樣,十天半月就從淺綠轉(zhuǎn)為墨綠,慢慢地茁壯起來,田里一片盎然綠意。期間,一些落在田間的野草籽不安分地跟著秧苗一起長起來,這時,父母親每天都要起早摸黑在田間彎腰薅草,在他們晶瑩的汗水中,稻谷終于揚花。這時,大家最擔心的就是來大臺風,風一刮,雨一打,半年的勞動白費勁了。只有看著黃燦燦、沉甸甸的稻谷,堆到家,裝滿糧倉,大家才能笑得合不攏嘴。
在土地上勞作了一輩子的樸實的村民們始終認為只有風調(diào)雨順才能夠讓他們多收了三五斗,莊稼豐收了,就應該感謝上蒼一年來對他們的庇護。善良的村民們歷來都是遵行“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做人道理。于是,大家急急忙忙地將脫粒下來的稻谷曬干,碾成白白的米粒,再虔誠地捧出“通書”,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來過一個新米節(jié)。新米節(jié)是村民們感恩上蒼的日子,也是宴請親朋好友、讓當時一年來都沒能吃上白米飯的人打打牙祭的日子。被邀請的親戚和左鄰右舍非常開心。為了感恩主人的盛情,他們都會帶上一點禮物:自家做的豆腐或是小溪里捉到的魚蝦。
盼望著、盼望著,被選中的新米節(jié)日子終于到了。家中主婦早早就起床,先把白米泡在清水里一兩個小時,然后把它們淘干凈,裝進飯甑里,在灶膛里加上幾把火,沒多大工夫,一股甜甜的清香自甑口溢出,飄滿整個屋子。一個小時左右,飯熟了,掀開蓋子,香氣四散,主婦們拿過早已洗得干干凈凈的五個碗,每個碗都裝上滿滿的白米飯,然后虔誠地在每碗的米飯上都插上一炷香,她們把其中兩碗米飯供在屋內(nèi)灶神的龕位上,讓灶公灶婆享用,另外三碗則放在院子外面的墻頭上供奉天上的神仙。一炷香燒完了,就取回供神的米飯。這時就可以開飯了,大家一邊品嘗著柔軟香甜的白米飯,一邊興高采烈地談論著今年的收成。
如今,時代發(fā)展了,村民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新米節(jié)那天,人們不再滿足于糍糯清香的白米飯,家中主廚翻著花樣把白米飯做成色香味俱全的豌豆飯或芋頭飯,同時還會煮上一大桌美味佳肴,將新米節(jié)演繹得別樣生動。
來源:閩東日報
作者:王雪平
編輯:邱祖輝
審核:劉寧芬 林珺
責任編輯:劉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