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廉閩東丨游樸:廉潔為官 孝廉傳家
在明史上有一位了不得的官員,他在任期間就曾三次受到萬歷皇帝的下旨褒獎,并在其故里建立德政坊,橫額兩面分別鐫刻“世受天恩”“開先甲第”。他就是游樸,一位從柘榮黃柏走出的勤廉文化名人。
游樸(1526年—1599年),字太初,號少澗,出生于福寧州柘洋柏峰(今柘榮縣上黃柏村)。萬歷二年(1574年)中進士,歷任成都府推官、廣東按察司副使、湖廣布政司參政等職。游樸持家入孝出悌,居官清正廉潔,被后人稱為“一代廉吏”。
柘榮游氏自古以忠孝立人,以孝廉傳家,家訓有云:“忠孝兩全天亦敬,義仁雙欠地難容。”忠孝勤廉一脈相通,“孝”“廉”為“仕者之德”,游樸便二者兼具。游樸深諳祖上現(xiàn)任修身、治國的志向,明白父親游德儒家經(jīng)世致用的思想,求取功名,效忠國家。
游樸考取進士后,初任四川成都府推官,上任伊始,就深入各地考察民情,針對當?shù)乇渍η笸七M幣制改革,直言興利除弊之政,極力諫言廢苛政減民賦,讓銅錢在市場自由流通,做到公私兩便。游樸曾曰:“從政為官,需清白廉潔”。
萬歷八年(1580年)至萬歷十四年(1586年)間,游樸任大理寺評事、大理寺右寺副、大理寺左寺正、刑部山西司郎中等職,辦案盡心盡責,無論案件大小,有冤必反。曾奉旨恤刑浙江,認真清理積案,三清監(jiān)獄,整理編成《浙江恤刑讞書》,當時,全國刑司人員競相將此書作為審判案件的樣板。御書稱其“國刑不僭,民命無冤,足稱惟良”。
游樸治吏之嚴,在當時即有口皆碑。他不懼“身微而當眾怒”,擿奸剔蠹不遺余力,萬歷十七年(1589年),任廣東按察司副使,職司鹽屯,當時鹽稅征收弊病多,走私漏稅,層出不分,游樸除奸商、斗猾吏,查貪腐、除奸蠹,制定購鹽規(guī)章,狠剎販賣私鹽、偷稅漏稅之風,國庫得以增收,對外貿(mào)易市場繁榮。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游樸遷湖廣布政司右參知,整飭政紀,特別是在與荊州惡霸李天榮的斗爭中,不顧威脅恐嚇,毅然將李天榮及其主要黨羽逮捕人獄,處以極刑。
游樸在二十余載的為官生涯中,為民請命、賑災濟困、興修水利、厲行改革、清理冤獄、公正司法、懲奸除惡、政績卓著,朝廷稱贊他:“誠、明、恕、忠、篤”?,F(xiàn)今柘榮境內(nèi)的每一座游氏宗祠,還都高懸著“龍章三錫 帝命重褒”的牌匾,彰顯先人的榮光。
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游樸謝世,其一生傳家以讀書為本,為民以盡力為本,報國以盡忠為本,立身以仁義為本,為官以清廉為本,處世以公正為本。吏不容貪,法不容情,以古為鏡,流芳百世。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文字:黃雅菊
編輯:邱祖輝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邱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