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詩音:清酒之味
酒,在我印象中,是沸騰的血液,流動的火焰。水的溫婉里,暗藏狂瀾與風暴,狂野、恣肆、熱烈、激情、奔放。但是,一杯清酒改變了我的看法。
說起清酒,許多人可能會想到日本。我也是。日本把清酒定為國酒。清酒之“清”,似乎也和那一碟碟雅致的日本小菜相配,就像東方式插花藝術,刪繁就簡,寥寥數枝,宛若天成之境。如畫竹,枝葉蕭疏,清逸脫俗;如寫梅,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是融匯了自然神韻的宇宙生命。東方式插花的代表是中國和日本。而中國,是東方插花的起源國,早在兩千年前就已出現插花雛形,大唐時達到黃金時期,除了寺廟祭壇佛前供花,也在宮廷貴族之家流行,瓶花、缸花、掛花、大堂花,賞宴中春盤競秀,處處馨香。從唐代的許多壁畫、古畫,我們還可以看到簪花仕女手捧瓶花,或宮女太監(jiān)手捧插花供奉的情景。宋明后,插花藝術已經非常成熟,遍及民間,出現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之類專著。自隋唐時期起,插花藝術就陸續(xù)流傳到日本等東南亞國家。眾花中,櫻花幾乎是日本之花,看到櫻花,眼前總會疊映出富士山雪白的山頭;櫻花繽紛中,腳踏木屐,包袱寬袖的和服女子,“薩揚娜拉”,最是那嬌羞溫柔的一低頭。而櫻花那種綺麗柔美,瞬間的開落,不管不顧的奢華浩蕩,似乎更像千杯烈酒,血與利劍,哀怨美艷,恣肆慘烈。菊花的淡遠與涼意,和清酒倒有幾分神似。晉陶淵明愛酒,也愛菊,“嘗以九日無酒,獨于菊花中徘徊”。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已賦予菊以中國士大夫特有的意味和象征。
大約在奈良末期至平安初期,菊花,曾作為藥草由中國傳入日本。至于怎么傳到日本,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說,中國與朝鮮古國百濟常有來往,經由朝鮮傳入;一說,從大唐直接傳入;還有一說,隨中國佛教等文化一同傳入。當然,傳入時,不免連泥帶根粘露水,牽連了其原生地的文化氣息,至于傳入后,肯定有所變異。橘生淮南為橘,生于淮北還為枳呢,何況移根海外。日本將本民族文化不斷融入菊花的栽培和應用中,形成獨具日本特色的菊文化,包括一度成為皇權至上的軍國主義象征,不可僭越的皇室徽章圖案。所以,每次面對櫻花和菊花,我總是感情復雜。拉拉雜雜,說了這許多似乎不相干的花和插花,其實,我心里一直在說的是清酒。
日本清酒的源頭在中國。我發(fā)現,釀酒法的東漸,與菊花傳入日本的幾種路徑,何其相似。
清酒,中國自古有之,源遠流長。三千多年前我國古代文獻《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编嵭ⅲ骸班嵥巨r云:‘清酒,祭祀之酒?!裰猩蕉?,接夏而成。’”清酒,冬釀,最初是作為祭祀用途的酒?!对娊?大雅?旱麓》里就有這樣的描述:“清酒既載,驛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翻成大白話就是,擺好醇香澄澈的清酒,備好赤公牛,虔誠祭祀先祖,祈求降下洪福。古代求雨、祈福、驅邪、祭祀,都得用到清酒。許多古籍文獻都有記載,諸如“其神蚩尤,祭之以赤雄雞七,玄酒,具清酒、膊脯”“其神共工 ,祭之以生魚八、玄酒,具清酒、膊脯”“祝曰:昊天生五谷養(yǎng)人。今五谷病旱,恐不成實。敬進清酒膊脯,再拜,雨幸大澍,即奉牲禱”之類。當時人們認為清酒“干凈,純粹”,用來祭祀天地山川、社稷神祇、供奉宗廟,才足以表達虔敬之心。實際上,因清酒制作工藝講究,價格不菲,只有那些少數貴族高官豪富才能喝上。一般人只能喝喝濁酒。暮天蒼茫欲雪,想邀個朋友好好詩意一下,家釀新熟,等不及過濾,只能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雖然微綠的酒面上還泛著如蟻般米粒酒渣,但縷縷酒香撲鼻而來,其實已經很好了,更何況還有比火爐更暖心的情誼。
據說日本平安時代,清酒也是祭祀時不可或缺的祭品,一般庶民也沒機會飲用到清酒。直至中世的寺院僧人釀造出“僧坊酒”,清酒才得以平民化。有意思的是,日本釀酒人的最高首領,都被稱為杜氏,和中國酒神杜康一個姓。每年冬季,釀酒前,為了祈禱當年釀酒的成功和平安,釀酒人要去祭拜酒神秦氏。而秦氏,據說是為避禍而遠逃,把米粬釀酒法帶到東瀛的秦人。釀酒結束,負責釀酒的杜氏和手下的藏人,在櫻花盛開的時候,為了感謝釀酒師在釀酒季節(jié)里平安無事,要再次去祭拜酒神,然后才回故鄉(xiāng)探親。日本清酒“福祿壽”、“松竹梅”、“上善若水”、“得月”,還有久寶田清酒包裝盒上的李白《月下獨酌》,怎么看,都是中國韻味。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著名的宮城縣清酒“浦霞”,按古代從右往左讀的習慣,就是我所居住的海濱小城“霞浦”。霞浦,唐時為長溪縣,因縣境內官井洋北岸有霞浦山,清雍正年改名霞浦。霞浦有酒,名“霞浦清酒”,最大的釀酒屋,就在霞浦赤岸。而赤岸,是日本空海大師,當年遭遇海難后,漂著的海口。在赤岸,你可以看到空海大師紀念堂,一座大唐風格的殿堂式雄偉建筑。
唐貞元二十年,陰歷五月十二日,日本派出的第十六次遣唐使團船隊,五百多人,分乘四艘船,從難波(大阪南)解纜南下。31歲的留學僧空海,與留學生、未來的著名書法家橘逸勢(其書法學習柳公權風格,與空海、嵯峨天皇的書法合稱“日本三筆”),作為使團成員,跟隨遣唐使正使藤原葛野麻呂(賀能,皇親國戚,列名公卿的貴族顯要)乘坐第一艘船。船隊中途在田浦港停留一段時間,七月初六啟航,駛向大唐明州港(浙江寧波),翌日,途中遇到特大暴風雨,船隊離散。空海在寫給福建觀察使兼福州刺史閻濟美的陳述函里,描繪了當時海上險境:他們所乘船只在海上遭遇了“暴雨穿帆,戕風折柁?!焙?,“隨浪升沉,任風南北,但見天水之碧色,豈視山谷之白霧。掣掣波上,二月有余,水盡人疲,海長陸遠?!敝敝涟嗽鲁跏?,才漂到福州長溪縣赤岸鎮(zhèn)以南??诘纳碁┥?。因遣唐使節(jié)的文書印信都放在另一艘失散的海船上,無法用官方的文書來證明自己的身份。依照大唐律法,赤岸鎮(zhèn)當地士兵不敢貿然讓他們上岸。遣唐使團被“封船追人”,只能留在沙灘上暫歇。赤岸鎮(zhèn)將杜寧與長溪縣令胡延沂得知消息后,覺得事涉國家外交大事,不敢怠慢,匆匆前往海口沙灘,初步確認了遣唐使船和乘客身份后,將藤原大使和空海一行人迎到驛館,請他們暫留縣境,一邊休息整頓,修理船只,一邊申報入京手續(xù),等候福州及大唐朝廷的批復。遣唐使團在長溪縣前后停留了近五十天,大約九月底,他們乘坐修好的遣唐使船離開赤岸海口。
這近五十天可不是白待的,就像他們十月初三抵達福州后,又待了一個月,經閩北進入江浙的錢塘(今杭州),再北上蘇州、鎮(zhèn)江、無錫、淮安,折而往西,汴州(今開封)、東京(今洛陽),年底進入唐都長安,這一路上也不是白走的。遣唐使團里除了正使、副使、判官、錄事官員,隨行的長期居留的留學僧、留學生和舵師、水手、護衛(wèi)射手之外,還有主神、卜部、陰陽師、醫(yī)師、畫師、樂師、譯語、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師、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百業(yè)工匠。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千辛萬難,不屈不撓地跨海而來,就是為了取經學習。這期間,他們受到官員百姓的熱情款待。中國人待客真誠熱情,除了茶,必有酒,無酒不成席嘛。也許,他們一踏上赤岸???,暫留沙灘時,就已喝上了熱情豪爽的漁民們遞上的當地米酒。畢竟是海邊荒村,空曠、蕭疏、荒寒。那年月的八月初十,該是很冷了,臨近中秋節(jié),白露白茫茫,寒露寒凄凄,再往后就是霜降了,霜天凍地,空曠的沙灘上,浪潮追逐著浪潮奔涌,天色灰沉,海風勁吹。那些人剛從海難中脫險,驚魂未定,冷颼颼中踏上海岸,家釀米酒的香氣撲鼻而來,一口又一口,解渴、解乏,驅驚,驅寒,真是好東西啊。赤岸小漁村,各家各戶都有冬至釀酒的習俗,平時做菜要酒,待客要酒,年節(jié)要酒,祭祖要酒,婚喪婚嫁,生子滿月,出海捕魚都要酒,累了乏了,高興了難過了,也要有酒啊。漁民嘛,哪能沒有酒?赤岸瀕臨東海,雖是荒村,畢竟是閩粵東部通京驛道;三國東吳景帝在赤岸西南面隔海相望的葛洪山北麓設立造船基地——溫麻船屯;唐宋時期是長溪縣的重要港口。船只頻繁進出,客商來往,漁民出海,勞頓困乏,大杯小杯不論,坐下啜一杯,或隨時呡一口,說米酒,說水酒,說清酒,說黃酒,其實就是這粳米或糯米釀的谷物酒。村里早就有了專門釀酒售酒的小酒坊,小酒館。
遣唐使團里的各行百工,誰能說沒有愛那酒香,喜歡喝兩口,喜歡釀酒的?我在網上看到,說日本清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口嚼酒”,古時候日本人將加熱過的谷物放入口中充分咀嚼,利用唾液里的酶,將淀粉轉化為糖,然后發(fā)酵成酒。這種說法聽去極可疑,仿佛天方夜譚,原始蠻荒得令人難以置信。這難道真是日本原始的釀酒法嗎?現在,看到中國人使用酵母釀酒,如此神妙的技藝還能不學兩手?近五十多天的時間,足夠他們向當地百姓學習釀酒法了。后來遣唐使船回國時,空海已經在中國學習了詩文、書法、梵文,以及流傳于南印度的婆羅門宗教等印度哲學,并師從密宗七世祖惠果,取號“遍照金剛”,被授為密宗第八代傳人,帶走了大量佛典經疏、法物及書法碑帖等,那么,其他官員、水手、各業(yè)百工呢?所以,說遣唐使經過的江浙一帶的大米種植技術和以大米為原料的釀酒技術傳到了日本,我信;說日本人將紹興(遣唐使回程經過越州,即今紹興)黃酒的釀法學會后,帶回了日本,我信;說霞浦赤岸的釀酒法傳到日本,我也信。方師傅家世代都在赤岸開釀酒坊,開酒店。方師傅從小就看著他太爺爺、爺爺和父親釀酒賣酒,長大后,傳承祖上釀酒技藝,成了釀酒師,釀了一輩子的清酒。
現在,我面前的一杯清酒,就是釀酒師方師傅的作品。釀酒屋位于霞浦赤岸的一個峽谷中,一條清溪穿谷而過,流水潺潺,果樹離離,花草葳蕤,朝嵐夕暉,空氣清新。釀酒屋背靠元寶山,站在陽臺上,可望見東海水波浩蕩,云煙渺渺。屋旁有一口極深的大水井,井水清澈甘冽,源源不斷,層層疊疊地汩汩滲出,日夜涌動,正是宜于釀酒的好水。酒米,則選用那種成熟、飽滿、清香,米粒長形、完整、有光澤的粳米或糯米。酒粬釀酒是中國釀酒的精華。方師傅的酒粬,是按祖?zhèn)髅胤脚谥频闹兴幓?,由三十六種中草藥,加上山里挖來的白泥土、石膏和稻谷,搗碎培殖而成。三十六種草木,根莖葉花果,承天地之精華,陽光雨露照拂,凝聚了山水靈氣。良姜、細辛、蒼術、白芷、黃柏、壯麻、花椒、桂子、桂枝、麻黃、北姜、小茴、全歸,公丁、紅蔻、天冬、玉竹、川芎、梔子、陳皮、甘草、香茹、山奈、香附、獨活、苦參、薄荷、紅蘇葉種種,每一種草木細細品味,或淡雅,或濃郁,或微苦,或清甜,或幽香,各有各的氣質、性格和芳香。有人說,米為酒之肉,水為酒之血,粬為酒之骨,那么,酒魂,應該是釀酒師憑借他的眼耳鼻舌身各種感覺、技藝和經驗,掌控溫度、濕度、天光夜影、氣息流動,在米、水、粬中,調和奇思夢想,一定還有冥冥中的什么,云幻般,在發(fā)酵、醞釀中形成某種酒液的脊梁或精髓,類似于心靈、精神、理想、信念之類的東西。如果說,米、水、草藥粬、木質大蒸桶、灶間燃燒的松木柴、千年紫砂土鑄成的陶缸,都是傳統(tǒng)的,天然樸實的;那么,“釀”,就具有某種神性玄幻的東西了。
米,經過浸泡,蒸煮,攤晾,拌粬,落缸,糖化發(fā)酵。整整三天,非常關鍵的三天,陶缸里暗流涌動,風雨習習,嘰嘰甲甲,似呢喃,似私語,似商討、密謀、爭論。醞釀,修煉,一切都在幽暗中進行,連釀酒師也只能通過觸摸發(fā)燙的缸壁,感受生命的呼吸,兌變的激情,沸騰的熱血。三天后,打開陶缸荷葉蓋,乳白的水米湯湯,依然“咕嚕、咕?!蔽⑽⒚芭?,用木制的釀酒棒攪一攪,過五、六天再攪一攪,覆上荷葉蓋,各種成分在幽暗中繼續(xù)聚集、分離、競爭、滲透、對抗、較量、商討、消解、融和、幻化……兌變成功,終于重生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也不是原來的你,我也不是原來的我,是鳳凰涅槃,是升華后的社稷江山。陶缸里一汪凝碧的原漿酒液,浮泛著零星米粒酒渣,正是那種“綠蟻新醅酒”。清新迷人的酒香飄逸,滿室微醺誘人。現在,只需在安謐祥和的時光中靜待澄澈。回首整個“釀”的過程,風云變幻,飄忽不定,隱藏著多種走向,無限可能;奇妙神秘,有如窯變,什么情況都可能發(fā)生。方師傅說,發(fā)酵既要徹底,又要不徹底,出來的酒一定很漂亮。我聽懂了。猶如美人姿顏,著粉太白,施朱太赤,增一分太過,減一分太少。這個節(jié)點的掌握,要恰到好處,有無法言說的分寸,過與不過,關系到酒的品質與風格,好酒壞酒還是醋,全憑缸中物與釀酒師的靈魂契合度,至于釀酒師的技藝,引導和耐心,似乎已在道行三山外。
方師傅說,日本清酒的釀酒配方,其實就是我們的黃酒配方。日本人不太愿意承認,日本清酒源自中國黃酒的釀造法。但按他們的說法,清酒是神的恩賜。從某種角度來說,倒也沒有什么不對。宋人竇革《酒譜》說“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本疲杂刑斓匾詠砭陀?,是天上的酒旗星君所造。上天憐憫人間疾苦,派酒星下凡,托夢指點夏禹時的儀狄,但儀狄造的好像是甜酒釀。另一傳說是杜康造酒,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郁結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有說杜康那時是牧童,有說是管糧官,總之,是將未吃完的剩飯或是糧米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有一天,他發(fā)現山羊野兔低著頭在儲糧的桑樹旁吮吸什么,一會兒又踉踉蹌蹌地走開了,沒走幾步,便醉倒地上。杜康好奇,湊近一看,發(fā)現藏糧的樹洞有粘稠的汁液不斷流淌下來,芳香誘人,他忍不住嘗了一口,異常醇美清香。從此,杜康便開始釀酒。倉頡也為此造了“酒”字。這種說法比較平實,但那種天然發(fā)酵酒,依然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神性。
我家后門山上,有許多楊梅樹,不知道主人是誰,從沒見過主人來采摘。楊梅紅了的時候,偶有路人采摘,會把楊梅果搖落一地,也不撿拾。而留在枝梢上的那些楊梅,時候到了,有風沒風都會自行掉落,“噗”的一聲,砸在路上,或掉到樹下草叢里。每年端午節(jié)后,路面、溝壑落滿楊梅,也有砸扁了半邊,紫紅的果汁洇染了路面??諝饫镲h滿了酸甜酸甜的楊梅味。再過幾天,在雨水味或太陽味里就混合了讓人沉醉的楊梅酒香。那一刻,真是無限歡欣,充滿感激。雖然,酒和“酒”字,在我之前的幾千年前就有了,我成不了杜康,也沒機會造出“酒”字;雖然,年年走過楊梅樹下,都會見到滿地落楊梅,聞到楊梅的酸甜和酒香,但我依然會欣喜,感動,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這是特別美好的事情。
我舉杯默想:生命,就是一場修煉。當一個人從懵懂、迷茫、困惑、混沌、苦難、黑暗中奔突出來,最終云開霧散,陽光照徹,一個全新的生命境界誕生,就如同眼前的這一杯酒。經過了一番“釀”,青澀變成熟,格澀變圓潤,膚淺變醇厚,單薄變豐富,生命開始走向富足圓滿。你看,杯中酒液透亮,清澈如水,那是走過千山萬水,閱歷過人生世象后的純凈、純粹、芳香宜人。那種香,先是很好聞的米香(是不是俗世之香才說得出?),米香后面還有一種香,我說不出,也無法比擬。若說是米和花草眾香,為什么香得如此純凈、澄澈?再細品酒味,初入口,清淡如水,玉潔冰清,像君子之交,有些清冷,但不是涼薄,是有意味的清淺淡遠。隨即,醇厚的酒香如花蕊徐徐綻放,緩緩洇出,繼而,你會感覺到無數霜之微芒圍涌過來,叮住舌尖舌邊,叮進去叮進去,專注又柔和,如呼喚,如提醒。酒液在齒頰間流轉,微微地,似咸似甜似酸似澀似苦似辣,層層疊疊,說不清楚,只覺得滿口馥郁芳香,像有一片黃色的臘梅花瓣,橫在舌尖,清新雋永,回味綿長。這酒中的清雅女子啊,溫婉深情,綿柔細膩,在任何溫度下飲用都好,但你要用心細品,冷的清酒隱約微酸,而當酒的溫度與你的體溫一致時,她將釋放出最美的甜度和鮮度,給你一個寧靜、恬淡、芬芳又溫馨的微醺境界。
后來,杯底剩了一些清酒閑置書桌上。久之,寫字間隙,偶而抬頭,舒肩展臂,吸了吸鼻子,發(fā)現滿房間酒香迷離。
這是一種什么酒香呢?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文字:詩音
編輯:陳娥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