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陳巧珠:守住風景的石墩
夏日里城區(qū)的高溫炙烤著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經,焦躁不安的情緒隨汗水滑落滴到地上,驚起蚊蠅飛鳴。此中一陣風是一騎信使,遠山便是去處,從蕉城城區(qū)出發(fā),隨著霍童溪一路向西北而上,進入支提山國家森林公園?!爸帷痹阼笳Z中的意思就是“聚集福德”,這座山便是有福之山。九都鎮(zhèn)西南面與洋中鎮(zhèn)交界處延綿起伏山脈的皺褶中,有個叫石墩的小村莊,就隱匿在這支提山脈與天山山脈接壤的蒼翠樹林里。
大山,孕育出厚重的歷史與璀璨的文化,每一股山風,都有著歷史的韻味與文化的氣息,山谷中升起的霧嵐都凝聚著仙氣與道骨,每一塊大石,都靜穆、莊嚴地在天地中參禪悟道,支提山四季運行著天地之法。山,以峰立柱,以坡護峰,而坡憑石墩護厚土,有厚土才有四季風光。于是支提山的四季風光是石墩村守住的,是與石墩村一樣的許多小山村共同守住的。
山水曾經留下東漢名士葛玄及其孫子葛洪的足跡,留下“山中宰相”陶弘景的身影,留下一茬茬上山祈福求愿人們的腳印,但一切都如秋風落葉,歸于這塊土地,陪護著根脈成長,順沿石墩的縫隙永遠與這塊土地纏綿。山花爛漫,為護一池清蓮;山蘭野嗅,散發(fā)山村氣質,草木本心,石墩村順勢而為,呵護了與村莊有緣的一切,與村莊共同生息。僧人、道士可以到這里化緣,紅軍戰(zhàn)士可以在這里安營扎寨。石墩村,以剛毅與堅強的石之品質,守住一山風景,還守住一山文脈。
滔滔日光照在石墩,風兒能吹動的是今天,泊下的是昨日,陣陣山風便是古今一場場對話的余音。山上的馬尾松、水松、杉樹、樟樹、紅豆杉、建柏、柳杉、桫欏等,有的在風中留言,茶鹽古道那些挑夫,永遠趕不過太陽,把茶鹽的味灑了一路,如今還能嗅到;有的在雨中說話,當年紅軍隱遁得深,多少次圍剿,刀光照不到他們的影子,留下的彈洞成了今天窺探歷史的一個洞眼。站在山坡上,看著冉冉升起的陽光,那是昨夜?jié)M天的星辰凝聚而成的一輪紅日,紅日柔和的光亮透過茂密的山林,喚醒清新的清晨,山上各種各樣的樹木,叫得出或叫不出名字的,交錯著覆蓋在這片大地上,固守著這片水土、調節(jié)氣候、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強大功能,守住了人與自然高度融合的、良性循環(huán)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水路為經,以山路為緯,編織成石墩村山水人文大網,守住一方財氣。
第一縷財氣隨茶香而來,這里是“天山綠茶”的產區(qū),出茶、喝茶、產茶,茶香從這里飄出,財氣隨茶香之路歸來。天山綠茶到了唐朝便有了一定規(guī)模,不僅在廟宇、道觀栽培茶樹,百姓中也出現了園頭茶。石墩村的園頭茶家家能制,自己喝足,還可以送到山下鎮(zhèn)上銷售,曾經的茶味成了今天茶產業(yè)的引路,石墩村的茶青,成了支提山禪茶與天山綠茶的一部分,也成了村民的一項綠色產業(yè)收入。
再一個產業(yè)那就是一片片毛竹林。村里人說毛竹節(jié)節(jié)拔高,村里的日子隨之攀高。因為毛竹是城市建設高樓大廈腳手架的重要建材,石墩村人從砍伐毛竹賣建材起步,慢慢成了搭建腳手架工程的主力軍,他們隨著毛竹從石墩村出發(fā),走向一個個城市,石墩村的腳手架搭建工程隊不僅聞名于周邊,也為石墩村的經濟收入水平一層層架高。毛竹林守財從根出發(fā),那便是冬挖冬筍,價平黃魚;春采春筍,曬干價平鰻鲞。毛竹林不僅為石墩村植起綠色環(huán)山腰的翠綠圍屏之美,還根連根抱著山坡守住石墩村的財氣。
山,是鳥的家園,自小我就喜歡聽鳥鳴,常常行在林間,聆聽百鳥諧鳴,這里是鳥兒們的樂園,也是我們的樂園,但森林不僅是樂園、家園、更是綠色財富之園。當你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那一片落葉,會帶給一山秋色,當你有一雙識草木之性的眼睛,那一株草或許會告訴你一道藥理。石墩村周遭的每一棵樹、每一株草,從根到葉都是寶貝,于是石墩村的中草藥成了城里人常常提起的山貨。如今有一種名曰“黃精”的中草藥,被當作山間名貴采擷,成了石墩村靠山吃山的又一項經濟來源。當然石礅村人時刻銘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fā)展理念,合理性采擷開發(fā),“黃精”成了山中一寶。不知道石墩村的那塊大石頭是否蘊玉,但她守住了山野的風景,滋養(yǎng)了蕓蕓眾生的日子。石蘊玉而山輝,水含珠而川媚,山間大大小小的支流血脈相通,從四面八方匯入霍童溪大動脈,沒有什么比山泉水更加靈動而嫵媚的了。淙淙溪流與竹林間的鳥鳴,音韻和諧,合奏成大自然的神曲,合奏成時代發(fā)展的新樂章。留住鄉(xiāng)愁,守住綠水青山,石墩村,留住了,守住了!他們守住大山,守住文脈,努力創(chuàng)新,守住風景,創(chuàng)造石墩村的新生活。
來源:閩東日報
編輯:秋鳳
審核:林翠慧 林珺
責任編輯:陳秋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