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劉翠嬋:遠 去
入夜,母親電話,說臺灣的舅舅走了。
住院之初,就知道他會走的,走了也好,走了,就解脫了。
彼岸的親人,那些一生沒見過幾次面,喚過幾回的親人,是越來越少了。海峽之波,從沒停止過洶涌,但有些浪,卻永遠退潮了,大舅就是。
舅舅一生,像浪子,馬祖出生,三歲到臺灣,童年在新竹眷村,然后臺北、板橋。成年后東奔西闖,放浪起來,遠近聞名。似乎風風光光,到頭來,不過冷冷清清。
舅舅愛美食,哪個犄角旮旯里有美味,都逃不過他。他會為了傳說中的鹵豬腳,從臺北開車三四個小時到南部的屏東,嘗上一口,再夜返臺北。我們?nèi)ヅ_灣,他恨不得帶我們吃遍島上所有美食。哪里臭豆腐地道,哪里螃蟹宴鮮美,哪里粽子軟糯,哪里豆花醇正,都一清二楚。
在阿里山,說啥都要我們嘗嘗竹筒飯,我們說在大陸也吃過,他不依不饒,說這里的不一樣,那竹子特別,竹筒里薄薄的那層竹膜還能挑出來。他驅(qū)車去“集集小鎮(zhèn)”買話梅粉,說是最好的農(nóng)家自制話梅粉。芭樂果沾話梅粉,出奇好吃,一買就是好幾罐,還老問“夠不夠,夠不夠”。在南投老家,又要去山里吃臺灣最正宗的鳳梨酥,之后,“微熱山丘”成了記憶中最美味的鳳梨酥。
初見他,是我出嫁之時,那是他第一次從臺灣回來。家鄉(xiāng)的風俗,外甥女出門那刻,是要舅舅抱上婚車的。之前二十多年里,我從來沒喚過“舅舅”這一稱呼,“陌生”的舅舅,也不好意思在眾目睽睽之下,抱著“陌生”的外甥女。大家說,那就讓舅舅牽著手出門吧。于是,他牽著我走,走過了從家門到車門,那短短又長長的路。
大哥和大舅性格頗像,說起話來就投緣。母親赴臺探親,舅舅但凡尋得好茶,覓得好物,就讓她帶回給大哥,母親說過不了海關(guān),帶不了那么多,他的表情就很無辜:“是雄喜歡的。”
命運里,會有許多離開。是潰堤,是淹沒,是不由自主,是螞蟻啃噬骨頭,是屋頂被風掀走,是路被水掏空。
曾在崳山島上,見過一匹馬,島上唯一的一匹馬,它從北方來,離開了自己的草原,來到南方海島,貌似有草原的地方。一個海上草場,于它,也是墳場。要么孤獨終老,要么水土不服,死去。與它同來的另一匹馬,就是這樣死去的。
它眼汪汪,整個天湖的水似乎都在眼里打轉(zhuǎn)。它的眼神,不忍直視。那種不知自己下一刻會在哪里,看不住自己命的眼神,透涼,涼過海的遼闊。
想著舅舅也是一匹馬,跑在海島上的馬。一生里策馬揚鞭偶爾,大多時候馬前失蹄。還好,有那些美味安撫了他。
我不敢給外婆電話,她已90多歲,我不想聽她說,人總是要死的,遲早要死的,像我這樣,就活得太久了……我還是給她打了電話,她反倒安慰:生也難,死也難,要是生比死難,就讓王爺公帶走他,你們也不要難過了。
我們無法奔喪,一道海峽,一場疫情,隔離又隔離……春天失去的,夏天還在繼續(xù)失去,以后,我們只有天上見了。
來源:閩東日報
文字:劉翠嬋
編輯:楊哲源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楊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