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丨鄭望:中秋散記(兩章)
中秋散記(兩章)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又是一年中秋將至。待新月出波心,恰似一汪秋水映鄉(xiāng)愁……
————題記
一地清輝尋母愛
中秋月圓,不經(jīng)意來到一家老字號月餅店,照例買一盒月餅孝敬母親。待包裝好月餅,恍然記起母親去世已月余。子欲孝,奈何親不待,不禁眼角盈淚。
時光可以刪除許多過去的人事,但母愛一直保存在我的腦海里。吮乳時,母愛與明月清輝作伴,守在搖籃邊 “搖呀搖,搖到外婆橋”。后來,大手牽小手,教我蹣跚學步,走過懵懂的童年;上學后,月光般溫柔的母愛,映照十年寒窗,形影不離陪伴苦讀;自從背起行囊上山下鄉(xiāng)、入伍當兵……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牽掛,就像一片片銀色月光鍍亮夢醒的床頭;成家立業(yè)后,母愛依然最關(guān)懷,陪伴兒女一起走過有笑有淚、有滋有味的日子。正如那首《老爸老媽》的歌所唱:“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一次回家,喊聲爸叫聲媽,總有人回答。最幸福的事就是每一次離開家,爹也想娘也念,人在天涯也有人牽掛。老爸老媽我的老爸老媽,為了兒女用盡了心,兩鬢染霜華,送兒一片三春暉,卻將兒的寸草心人前人后的夸?!蓖涣?6歲生日那天, 83歲高齡的母親從鄉(xiāng)下到城里,又給我?guī)硪环萆盏亩Y物——一壺母親親手釀制的米酒。下班回到家里,一進門就聞到撲鼻的糯米酒香。母親笑瞇瞇地呼招: “酒己經(jīng)燙好了,就等你回來一起喝”。這一刻,母親的語氣和表情,讓我不由得心生“母親在,家就在”的幸福感。夜幕降臨的時候,小小的餐廳充滿家的溫馨。就著妻子炒好的幾碟小菜,母子對飲一碗碗燙熱的家釀。母親一直為我斟酒,我一副沉醉模樣:“阿奶寵?quán)詈染?,都快要喝醉了?!蹦赣H說:“奴奶這么老了,還能寵?quán)顜滋炷??”母親隨即站了起來,轉(zhuǎn)身到廚房忙活。此時,我不敢把目光停留在母親的背影。她那滿頭的白發(fā),根根銀絲都是為兒女辛勞而發(fā)白的??!“能承受的,母親都承受了;能付出的,母親都付出了?!痹铝翢o聲,母愛無語。母親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到兒女身上了,宛如月光沐浴我們的成長之路。生我養(yǎng)我的母親啊!不但給了我生命,而且哺育我成人。母愛恰似一輪明月緩緩穿越蒼茫塵世,讓兒子永遠也走不出母親寬廣的情懷。
天地有大美,月光淡淡清輝無限。八月十五團圓的節(jié)日,手捧月餅,凝望天心滿月,我在遍地月光中尋找白發(fā)親娘。母親出生在松羅鄉(xiāng)一個名叫金山的小山村,這里古樸的民風民俗,像山崗上的野花,生命力頑強地盛開著。母親雖然沒念過書,卻鄉(xiāng)俗俚語充滿風趣,還能用樸素而直觀的事理教兒怎么處事做人: “不管做什么,先把人做好” “己幫人,別記著;人幫己,莫忘記” “正道之財不嫌多,不義之財莫沾摸” “可以給人多一些,但不能多占人便宜一丁點”…… 這些蘊含歷練后的覺悟,以慈愛的家教潛移默化。佛在經(jīng)上曾用月亮比喻覺悟。十五的滿月比喻佛的心,像初三、初四的月牙雖然有缺,但清輝依然一地。在那物質(zhì)貧乏的日子,母親早早排著長長的隊,終于憑供應劵買到一塊中秋月餅,然后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分給我們解饞??粗覀兂栽嘛?,母親臉上露出別樣的愜意。餅香多誘人!然而母親卻舍不得嘗一口,又把屬于自己的一小塊塞進我的嘴巴;那年雄仔阿弟意外溺亡,母親哭得死去活來。她發(fā)瘋似地奔向岸邊的每個碼頭呼號喚魂,一夜白了頭。母親把兒子帶到這世界,從來不離不棄,每一個孩子都是母親的一塊心頭肉啊!冷不丁災難奪去愛子那鮮活的性命,怎不叫她悲慟欲絕?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不堪回首,痛徹心底……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六月初,CT查出84歲母親得了絕癥,一下子把我怔呆了。送母親上省城求醫(yī)時我對她說:“我會像小時候您抱我那樣,抱著您去治病”。母親食道發(fā)病以來,喝口米湯也嘔吐,已近一個月靠點滴維持生命了。農(nóng)歷五月十五,銀白色的月光照進病房,照在母親蒼白的臉上。母親捂著胸口的手──打點滴打的青一塊、紫一塊。陪床的我去握其手的瞬間,卻握了一把冰涼。心里一緊,不覺鼻子一酸,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我喃喃自語:“都怪孩兒不孝,照顧不好,讓母親瘦成這模樣”。母親則含悲嘆息:“囝啊!你已經(jīng)夠孝順了。怪只怪這病連累人,害苦了子女啊!”病魔纏身的母親,首先掛慮的依然是子女,這就是母親生命的最后時光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記。農(nóng)歷七月初, “往生的慈母,皈依如來上路,心中多少牽掛,解脫得樂離苦。母啊!母,處世艱辛,人生太苦。大悲踏血河,三界從此出。銷聲塵世間,匿跡滿愿中。”誠然,母親的身體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但母愛的靈魂卻永遠不會泯滅。
月光光,亮堂堂,幾許清輝可以托付愛心到地老天荒?仰望滿月,我想起了母愛。母愛是一輪滿月啊!我永遠沐浴在滿月的清輝里……
清輝朗映明月祠
古今一片月,灑向人間縷縷清輝,不知寄托了多少深摯情懷。緬懷那個號稱“明月”的大唐帝師薛令之,踏訪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廉村。
廉水長流滋萬物,明月清輝映千秋。車至村口,近在咫尺即“后湖宮”。因薛令之出生于中秋月圓之時(唐永淳二年八月十五日),故號“明月先生”,祭祀他的后湖宮也叫“明月神祠”。宮門口左右兩側(cè),分別是《廉村景區(qū)平面圖》和《福建第一個進士、唐代廉臣薛令之簡介》。薛令之(683—756),出生于長溪石磯津官宦書香之家。他自幼聰敏好學、極具詩才。唐神龍二年(706年),24歲赴京應試,一舉進士登科。這是自隋大業(yè)二年(606年)開科取士整整100年來,福建人第一次獲此殊榮。開元間,入朝為官先為翰林,后遷左補闕兼太子侍讀,與賀知章并侍東宮。唐制設(shè)左右諫議大夫,左右補闕,在諫院任職。“掌供奉諫諍,凡朝政闕失,大則廷議,小則上封”,即規(guī)諫皇帝,糾正朝政,另有彈劾百官之權(quán)。
一輪明月,兩字清廉。古往今來,那些鐵肩擔道義的諍臣直士,不僅喜歡將蟾光寫?zhàn)?,并一向貞亮死?jié)之輔弼、憂國憂民之廟堂砥柱。如魏征佐太宗安天下,月下思忖,提出“以史為鑒,以事為鑒,以人為鑒”的高策,終使太宗成就貞觀之治;薛令之望月沉吟:“托蔭生楓庭,曾驚破膽人。頭昂朝圣主,心正效忠臣。節(jié)義歸城下,奸雄遁海濱。綸言為草芥,臣謂國家珍?!边@首《唐明皇命吟屈軼草》詩中的“屈軼草”,又名“指佞草”、“諫草”,其就是“明月朗照分清濁”諫官的人格象征。
月亮無非是一個天體,但那光明磊落的神韻,還有那滄桑累積之深,興亡批閱之廣,沉浮歷視之多,善惡感懷之厚,著實讓人神馳意惘。開元中后期,唐玄宗沉迷聲色犬馬,而奸相李林甫又專權(quán)誤國,惹得朝野怨聲載道。薛令之憤慨之余,在東宮墻上題《自悼》諫詩一首,意在警醒盛世華光下的危機四伏。不料,玄宗帝卻惱羞成怒以詩反諷,令之毅然“謝病東歸”。薛令之身為“太子太傅”,居朝為官已46載,掛冠歸隱離開京城時,兩袖清風未曾帶走一金一銀,給當時的官場帶去了一股清流?;剜l(xiāng)后的薛令之居于靈谷草堂,過著窮研經(jīng)書、抱甕灌園的生活。生活雖然清貧,但他不忘家鄉(xiāng)教育,不計報酬擔任私塾先生。不久,唐玄宗得知令之生活窘迫,“甚心憐之”,就下詔以長溪縣歲賦助其家用。薛令之則酌量受之,從不多取。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即位后,感念東宮恩德,“欲召入朝”,而令之已逝矣。為嘉獎恩師秉直清廉的風范,敕命其鄉(xiāng)曰“廉村”、溪曰“廉水”、山曰“廉嶺”。廉村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賜封以“廉”字命名的村莊,從此“三廉”聲名遠播。
“古人未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步入后湖宮,但見整個建筑由門樓、戲臺、天井和享堂構(gòu)成。正廳正中擺放著薛令之的塑像,雕像上方掛 “覆載資生” 牌匾。 “覆載”出自唐太宗名言“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資生”是教育做官的人要造福百姓,造福蒼生。廳堂10根柱子上懸掛柱匾,其中楹聯(lián)曰:“首登黃榜自古八閩無雙士;帝賜廉名至今華廈第一村?!绷迕髟蚂簦鳛椤伴_閩進士”紀念祠,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人們祈求學業(yè)有成的“神祠”。每年的中高考前,十里八鄉(xiāng)的村民,都會帶上即將赴考的孩子,到明月祠參拜,祈求佑護莘莘學子考個好成績。步出后湖宮,村道拐個彎,就到了薛令之故居遺址。離故居10多米處的一口古井,當?shù)厝朔Q“明月井”。傳說,薛令之及第后,其父母教育他為官要像明月纖塵不染、像井水冰清玉潔。舉頭望明月,輝映古今的“明月祠” “明月井”,寄托著一代代鄉(xiāng)人對先賢勤學、儉樸、清廉典范的追思,更教導子孫后代傳承和弘揚清風正氣, 彰顯了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
風清可醒腦,月明可鑒心。沿著鵝卵石鋪成圖形的古村道,走進廉村古村落,讓我們看到一個明清風格的建筑群的縮影。那一座陳氏支祠(世德作求),門口的旗桿和廉字旗 以及 “孝、悌、忠、信”(“四德”)紅燈籠,為廉村平添了崇尚世德、清正廉明的精神追求;那一座陳氏宗祠(忠孝廉節(jié)),門口掛 “忠、孝、廉、節(jié)” 4個紅燈籠,矜持地向人們展示她的典雅和深邃,讓人印象深刻。廉村的祠堂和深宅大院,無不承載著歷史的滄桑變幻。民居大廳正中懸掛的塊塊牌匾,既是賢人輩出,光宗耀祖的記載,也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沿溪徜徉于官道踏行不遠,便看到一座用條石構(gòu)筑的拱頂墻門巍然屹立,有道長約1200米的古城墻,勾畫出建于明朝古城堡的磅礴氣勢。穿過城堡門,入眼的古渡口樟樹,遮去了半邊的天。官道遺韻,古榕連襟。千年榕樹以其巨大的華蓋蔭庇著腳下這片歷史陳跡,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向慕名而來的游客輕聲慢語地訴說“苜蓿廉臣”薛令之,或高居廟堂之上;或隱居鄉(xiāng)村野地,都堅守清廉。廉村的半斗岡聳起清官剛直不阿的脊梁,穆溪水滋潤廉臣廉以明志的肺腑。薛令之清正廉潔的光輝如同朗朗明月,映照著這一方靈山秀水,在廉溪兩岸積淀成豐厚的廉文化,蘊育著珍貴的人文菁華。
清風勁節(jié)播千古,明月芳聲振萬年。蒙學精華叢書《幼學瓊林》記載:[唐]薛令之,作詩云:“盤中無所有,苜蓿長闌干”,描述奉師飲食之薄的傳統(tǒng)美德。玉輪冰盤仰頭看,“明月先生”背負著“清廉”的精魂走來,廉者無言清輝依然。明月千秋照,廉溪萬古流。明月廣場 “話廉”;明月長廊“觀廉”;明月宮“憶廉”;明月亭“賞廉”;明月園“感廉”;明月井“照廉”;明月池“思廉”;明月溪“詠廉”;明月嶺“探廉”…… 鑒古而知今,薛明月留下的清風,拂過數(shù)千年的朝代興替、人世滄桑,留存至今。訪廉以明志,溢滿清輝的廉村,讓人感覺像是穿越唐代的詩和遠方。
來源:鄭望
編輯:林宇煌
審核:劉寧芬 周邦在
責任編輯:林宇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