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者也 | 姚世英:后溪村,藏在深山的明珠
一
端午前夕,連日陰雨之后,天放大晴,像是為蕉城金溪詩社后溪村之行開光吉祥。
我們一行人先到了百丈龍?zhí)豆珗@,在龍王廟里拜了龍王尊像。拾階而上,見到一座飛檐翹角的八角亭。抬匾上書“龍亭”,兩根立柱刻寫著一副對聯(lián)“龍從百丈潭中起”“雨向九重天上來”,這是南宋時任寧德主簿的丁大全所撰寫。亭子正中還立著一個清代石碑刻寫“靈昭昭也”四字,碑系同治九年寧德知縣黃國培所立。
在亭子上望著對面懸崖,垂下百丈的流瀑,即“百丈龍”。瀑流下注師公潭,龍隱其中。由于蓄雨多日,我們非但聞濤聲如雷,還見飛珠迸玉的美景。歷史上寧德縣官多次到百丈龍?zhí)镀碛?,留下文字記載。《寧德縣志》記載丁大全在寧德當主簿時,遇天旱,派人去百丈龍?zhí)镀碛?,用銀瓶投到潭中,取回來變成瓦瓶;丁大全心中懷疑,命人造了銀瓶,親自投瓶,又得瓦瓶;于是他對著龍?zhí)镀矶\:龍王在上,如果日后我能升官發(fā)達,你就顯靈。果然,潭中伸出一只龍爪。過了幾年丁大全登上右丞相兼樞密使的要職,大喜不忘感恩,上奏皇帝,敕封百丈龍為“永鎮(zhèn)珍珠潭行雨龍王”,并建造龍亭于此。
對這個故事我將信將疑,于是了解了一下百丈龍的來歷,據(jù)民間傳說百丈龍原籍羅源方厝塘,曾在中房寶勝寺任長工,誤吞龍珠后化為龍身,先后在湖上樓、溪門、龍港、滿盾棲息過,由于水源污染,頻繁搬遷,最后安家百丈龍?zhí)?。為了防止龍再次受染,龍王使用法力將百丈龍?zhí)渡狭魉捶譃閮晒?,干凈之水流入潭中,骯臟之水流入溪谷之中。
突然覺得,百丈龍是個空有才華抱負、隱遁山林湖沼的高人。它潔身自好,只為在濁世尋求一處安息!一份清凈!
二
車子抵達后溪村的停車場,映入眼簾的四座毗鄰的青磚馬頭墻建筑,以及清溪環(huán)繞的田園風光。
后溪村是金涵畬族鄉(xiāng)傳統(tǒng)村落,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后溪村吳氏祖先以造紙發(fā)家,子孫不斷分衍,建造一座座房屋,粉墻黛瓦、雕梁畫棟、飛檐翹角、氣勢宏偉。村落耕讀成風,清代出了18位秀才,民國出了4個監(jiān)生,形成獨特的古村落文化。
我們從四連座開始后溪古村落之旅。
四座古民居均為清代建筑,六扇厝,抬梁、穿斗木式構(gòu)架,明廳結(jié)構(gòu)。大門進去,依次是前庭院、天井回廊、主廳堂、后廳堂、后庭院。左手第一家人去樓空,大門朝向也偏,大門楣額“竹苞松茂”猶抱琵琶半遮面。第二家大門半開,大門楣額“吉靄祥光”,兩邊楹聯(lián)“春從天上至,恩向日邊來”。第三家門環(huán)緊扣,一副楹聯(lián)“頗得江山趣,不知城市喧”,仿佛閉門謝客潛心修行,春天的氣息依然從“春祺茂迓”的門匾透出。最后一家大門敞開,人氣最旺,門聯(lián)是紀昀的對聯(lián)“家居化日光天下,人在春風和氣中”,仿佛有一種自然的親和力引我們進去。宅院雜物眾多,卻放置有序,比如墻角堆積的柴火,墻上靠著掃蜘蛛網(wǎng)的專用竹帚,大廳地板晾著的菖蒲艾草,一切擺設(shè)樸素大方,耕讀之風吹到今日,這一代已然是淳樸農(nóng)家。
村中,我們參觀了大門楣額為“景星慶云”的老宅,其門面裝飾華麗,大門兩邊的墻頭是彩畫泥塑與神童詩書法,其下有楹聯(lián),都是紅通通的喜慶,一句“祥開盛世龍騰海,瑞兆熙朝鳳見山”,文采斐然。中堂擺一祭祀的方桌,設(shè)香案,供奉神主牌位、三和堂祖先牌位,正中間貼著主席與夫人的年畫。窗欞與木門有鳥獸蟲魚雕刻,每根柱子貼有賀聯(lián)、喜聯(lián)、壽聯(lián),廳堂上方懸掛橫匾額“品重成均”,是道光十九年福寧府寧德縣正堂郭兆榮題贈給宅子主人吳帝贊。
進了這樣精致的宅子,每個人都不知覺接受了春風化雨的怡情、紫氣東來的熏陶。
后溪村像“景星慶云”宅這樣的清代民居很多;比如大門楣額題為“其旌元吉”的宅子;還有個老宅,門匾與對聯(lián)字跡均模糊不清,兩扇門上“神荼”“郁壘”卻歷久清晰;這些老宅都各有風味,雖然木頭與磚塊不說話,可是雕花、泥塑、對聯(lián)、匾額無不在展現(xiàn)主人的才學性情,歲月磨蝕滄桑變故也不能讓古民居的人文底蘊褪色。
在一家老宅的后院,我們看到了一座繡花樓,它的背景是青藍的天,云彩呈鳳羽,這無疑是后溪村一道亮麗風景。那一間間木閣樓,遮掩布簾,都是小姐的閨房,她們足不出戶,讀書刺繡,這些閣樓有過哪些凄美的故事,無人知曉。只流傳一個故事:這家祖婆藏了一袋子的黃金,月黑風高之夜埋在了宅子底下,她的子孫后代翻遍了宅子,就是找不見。
后溪村還藏著多少文明寶藏,等待后人去探尋了。
三
吳氏宗祠,古香古色,立于陡頭坡上。祠堂下方挖一口古井,所謂“井上祠”。祠堂對面是會場,內(nèi)設(shè)戲臺,每年正月十五祭祀陳靖姑娘娘,就會請戲班在戲臺表演。
會場旁邊一個小廳,正對田田荷塘,這個地方竟是吳氏祖先發(fā)家的風水寶地!相傳吳氏祖先本是個山里的村夫,邊務農(nóng)邊放牛。有一天羅源經(jīng)往古田來了個風水師,經(jīng)過山透天茶鹽古道時天色己晚,前不著村后不靠店那時遇見一個放牛老人家,問老人家這邊哪里可以借宿一夜,老人家說:如果不嫌棄就去老朽家中過上一夜。這位老人就是吳氏祖先,他把風水師帶回家,給他弄來了噴香飯菜,風水師很感激,歇息時心里就暗想給他找一塊風水穴,第二天早晨,風水先生臨走對吳氏祖先說:今天你放??此膬鹤?,晚上不歸夜趕都趕不走,就在牛呆的地方遷居安家,日后必發(fā)達。吳氏祖先照它的吩咐做了,果真,牛從山那邊引來母牛,生了許多仔。他把牛賣了,開始做造紙生意,從此發(fā)達。村子原先有36個姓,自從吳氏發(fā)達之后,其他姓氏的村莊都消失了。
陡頭街,始建于明初,是寧德白鶴嶺通往羅源乃至省城福州的要道,也是曾經(jīng)的商業(yè)繁華的見證?!岸割^街”名字是清代狀元吳魯公授予,“陡”字應該是“斗”字之誤,那一節(jié)街道傾斜下彎,確實如同一個“斗”。當年路鋪的都是鵝卵石,留下無數(shù)商旅客人與挑夫的腳印,如今改成水泥路,什么痕跡都不見,也少了那種古老韻味。街道兩邊有客棧、小吃店、雜貨店、煙館等等,如今記憶流失,故事也無記載。
走在一段缺失歷史的道路,內(nèi)心不免感慨。
后溪村,處于羅源、寧德、古田三縣交界,實乃世外桃源。村落地形前有山重嶺,過了山重嶺抵達羅源中房鎮(zhèn);后有山透天,在山透天就可看到寧德洋中鎮(zhèn)。村中有橄欖溪與田園溪兩條溪流穿過,可謂山清水秀,人杰地靈。
有機會,我們詩社可以徒步后溪古道,追尋遠去的文明,挽回歷史的記憶。
來源:閩東日報·新寧德客戶端
編輯:陳娥
責任編輯:陳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