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東湖岸邊住
◎ 何奕敏
每日晚餐后,最愜意的事就是外出休閑散步了。也沒有特定的線路,隨性而至,有時沿南岸公園棧道、金馬大橋到北岸公園環(huán)湖棧道,有時到體育中心跑道上快走,有時沿著大門山公園逛一圈,甚至會沿著蘭溪岸邊走出很遠。當然,最經常走的,是家門口的塔山金溪棧道了。鶯飛草長的季節(jié),東湖每日不同時段都變幻著神秘莫測的迷人面孔,深深吸引著每個走近她的人們,走近東湖,匆匆的腳步便忍不住稍作停留,甚至留駐此地,“不辭長做東僑人”了。
初春時節(jié),腳步輕快地行走在環(huán)東湖棧道上,成群的白鷺或棲息,或飛翔,或成雙成對,它們展翅翱翔的優(yōu)美身姿讓人驚艷。河岸邊,柳樹枝條已長出嫩葉,三角梅用燦爛的笑顏迎接著走過身邊的人群,撲鼻而來的暗香,則可能來自隱匿在角落的梔子花。停步在棧道轉角處,塔山高聳入云,塔尖倒映在湖面上,夕陽斜照在湖面上,像灑下了滿湖的金子。風輕輕吹過,湖水泛起了仿佛衣褶似的漣漪,水波蕩漾,光影浮動,清逸迷離。偶爾有小魚兒撲騰著躍起,打破水波的平衡,如五線譜上跳躍的音符,歡快的“撲通撲通”聲如此悅耳。駕著簡易小舟在湖上撒網的老伯,不管他收獲幾何,那悠然自在的模樣,總有一絲距離生發(fā)出的美感。正愣神間,猛不丁的一枝柳條拍打在臉上,麻酥酥的,提醒沉醉眼前美景的人,這是東僑,是人間。
置身繁華喧囂的都市,人們總是四處追尋潔凈樂土,總是夢想著擁有寧靜家園。家在東湖岸邊住,人到中年的我很幸運地找到了安頓身心的宜居之所。如今,東僑靈動的水,沉穩(wěn)的山,生態(tài)和諧的環(huán)境,便捷的交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日新月異的家鄉(xiāng)面貌,努力向上的蓬勃生機,讓眼光獨特的新一代東僑人選擇在此安居樂業(yè)。從此,東僑的發(fā)展與生活其中的人們相依共生,休戚與共。
東湖的四季更替、陰晴圓缺都牽動著東僑人千絲萬縷的情思。梅雨季節(jié),眺望遠處的塔山,當塔頂上云霧繚繞,白鷺低飛著掠過湖面時,我知道,雨就快要來了。
5月,暮春,雨天。窗外的東湖水波不興,靜靜流淌。坐在明靜的窗臺邊喝茶、聽歌。記起中學生時代的青蔥歲月,下雨時會故意不帶傘,讓雨淋濕衣衫、頭發(fā)。騎著自行車,路過一家唱片店,張雨生的歌《我想把整個天空打開》隨著雨滴四散張揚開來,那略帶憂郁的歌聲,車騎出很遠都能聽到:“我想把整個天空打開,讓垂檐的樹蔭不要掩遮我仰視的心靈。我想把眼睛徹底擦亮,讓塵世的埃粒不再沮喪我透視的方向……”聽著聽著,覺得滴落在臉上的,好像不是雨滴。寫這段文字時,特意找到這首歌,戴著耳麥認真聽。
事實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方不會被雨淋濕的地方,雖不為人知,卻盛滿細碎的心事。這樣的時刻,喝茶最是應景。喝茶,喝的本就是心境,濾去浮躁,沉淀思緒。在任何一季里喝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懶的陽光。那是因為,茶葉正是在和煦春日里,離開了茶樹,變身為這杯中可人的模樣。每次看著透明玻璃杯中,茶葉隨著滾燙的水上下翻卷,葉子漸漸舒展開來,輕輕晃動,看淡綠色的茶或針或片,忽上忽下,簇擁著,沉沉浮浮,變換著不同位置,試圖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最佳平衡點。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淺淺的苦澀在舌間蕩漾開來,充溢齒喉。之后,深吸一口氣,只覺得一股清香在肺腑間蔓延開來,滌盡了一身的疲憊冷漠。由此而生發(fā)出些許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濃香,人生不也要歷經磨煉后才能坦然嗎?無論是誰,如果經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濃香。
家在東湖岸邊住,對它的認識依然不是很全面。很難想象,只不過在五十年前,這里還曾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寧德舊縣城通往外界的重要海上通道。如今,大路通衢襟連四方,萬丈高樓拔地而起,車馬川流,綠樹成蔭,碧波蕩漾,鷺鳥棲息,向南來北往的人們展示著一幅“湖在城中,城在海邊”、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tài)城市畫卷。從某種角度來說,東僑就是一座在海上崛起的新興城市,而東湖濕地便是大自然格外饋贈給東僑人的珍貴禮物。
曾經在某個網絡平臺上看到過一張拍攝于20世紀的老照片,那是寧德老城區(qū)全景圖。黑白照片上,鏡臺山、塔山赫然在目,塔山與大門山、金蛇頭等島嶼聳立于一片蒼茫大海中,船舶帆影直抵寧德老城垣。塔山頂上的尖塔顯得尤其醒目惹眼。根據(jù)照片下的補充文字說明,我了解到:這是1866年1月25日,英國圣公會傳教士胡約翰到訪寧德時所描述的一段文字。胡約翰這樣寫道:“站在這座山的山頂,寧德城突然躍入眼簾,對我來說,它顯得相當有趣,它就在那,像大多數(shù)我們見過的中國其他城市一樣,在山谷中被群山環(huán)繞,但除此以外,海水流抵它的城墻,把許多大的商船引向它巨大的城門。我在‘雪山’頂上坐了一會兒,凝視每個角落的景色:城市在山谷中,周圍群山聳峙,大海伸向遠方,船舶迎風揚帆,載著貨物運往四方,景色之壯觀無法言表。”如今,這張攝于20世紀的照片和這段寫于19世紀的文字均保存于美國耶魯大學神學院?,F(xiàn)在,照片中生動而美麗的寧德舊城已經不復存在,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滄海桑田,城市景觀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舊的歲月已經離我們遠去,留下的影像和文字,依然溫潤滋養(yǎng)著后人。
我知道聚居在對岸塔山村的人,很多都是當年東湖塘的少數(shù)民族。大門山公園的一部分,是曾經的華僑農場。而環(huán)東湖周邊一個個建設現(xiàn)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東僑工業(yè)園區(qū)內一片片產業(yè)基地林立,一條條道路通達八方……這片昔日僑民圍海造地、填海筑堤的安身立命之所,如今已成為拉動閩東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晴天,站在塔山公園最高處觀落日是很愜意的事。當紅日漸漸下沉,慢慢隱沒在山峰后面時,眼前那三千八百畝東湖上落日熔金、波光瀲滟;環(huán)東湖兩岸高樓林立,園林簇擁,建筑、環(huán)境與人文在此融為一個整體。這片蓬勃向上、充滿朝氣的土地,讓人心底油然而生出豪邁之情,并由此而深深地愛上這片新興、年輕、奮發(fā)、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土地。
當然,工地上機器轟鳴、塵土飛揚,一派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這并不影響塔山腳下村子里的農人安逸祥和的生活。清晨,薄霧漫過湖面,為東湖披上了一層朦朧的紗;中午,陽光穿過薄紗,像羊群在天空中漫步,然后漸漸消失,又像瞬間盛開的梔子花;傍晚,裊裊炊煙縈繞在各家房前屋后,勞作一天的男人回到家里,主婦身邊圍著咕咕亂叫的雞鴨鵝狗;當夜色漸漸籠罩下來,清爽的夜風里飄蕩著茶飯的清香,蕩漾著孩子喊爹叫娘和大人朗朗笑聲。皓月當空,景物被罩上了銀色,流動的光輝中,一切物體都煥發(fā)出新的顏色:萬達廣場、南岸、北岸公園、金馬大橋、體育中心、動車站,那些五光十色的閃爍霓虹,嘈雜喧鬧的熙攘人群,燈紅酒綠的廣告招牌,車水馬龍的繁華街道,東湖路上鱗次櫛比、燈火通明的成片高樓大廈,向外界展示著東僑美麗富饒的別樣身姿。
月光下的東湖,總會讓我不由想起“明月何時照我還”,想著“飛鳥相與還”,想著“我欲乘風歸去”等跟家園、故鄉(xiāng),跟飄逸、美好相關聯(lián)的詩句。在草籽萌芽、草長鶯飛的春季,在濃蔭蔽日、夏蟬長鳴的盛夏,抑或在紅葉飄飛、秋菊傲霜的深秋,或在寒風呼嘯、樹木凋零的蕭瑟冬季,有個可以承載四季心靈歸宿的地方,它,就是———東僑。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