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劇《三體》靠沉浸感吸引觀眾
12月22日、23日,3D多媒體舞臺劇《三體》的收官演出將在北京上演,因為演出票早早售罄,主辦方還追加了一場演出。昨天,該劇導演劉方祺與眾多來自各行業(yè)的專家從《三體》舞臺劇的火爆展開了討論。
將一部天馬行空的科幻作品搬上舞臺,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劉方祺介紹,在舞臺劇制作方面,《三體》結合3D Mapping、紗幕成像、視聽特效、虛擬現(xiàn)實元素、無人機等前沿酷炫黑科技,進行了一種視覺體驗設計。
《三體》中有個特別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三體游戲,三體游戲描摹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文明,這些文明進行碰撞,這個龐大的系統(tǒng)在運算三體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了三星連珠的宇宙奇像,導致引力消失,世間萬物都向上升騰。這樣的場面在電影里可以通過龐大的電腦計算來呈現(xiàn),而在舞臺劇中,這一場面僅僅依靠一塊屏幕根本無法獨立完成。不過,《三體》舞臺劇中的這一場面則在270度的范圍內呈現(xiàn),有5至6個成像點,涵蓋整個劇院,讓觀眾產(chǎn)生了仿佛置身宇宙的真實體驗。
此外,原作中納米絲切割船體也是非常獨特的場景,舞臺劇中的特效則是通過制造真實的光束,在觀眾席切割來實現(xiàn)的,這種獨一無二的體感體驗是影視無法替代的。“運用高科技營造的沉浸感是這部劇的特點。”劉方祺認為,在網(wǎng)絡越來越發(fā)達、電影制作越來越精良的當下,舞臺只有依靠現(xiàn)場感來維持它的生命,“觀眾和演員呼吸同一種空氣,這一點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代替的。”
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影評人嚴蓬認為,《三體》舞臺劇做了一種全新的嘗試,也是一種開拓,“上世紀80年代是科幻的高潮,科幻形式多樣化,甚至還有科幻相聲,現(xiàn)在反而變得狹窄了,但舞臺劇就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嘗試。其實國外也有科幻舞臺劇,甚至能夠提供比影視更廣闊的體驗空間。”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