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播中華文化培根塑魂
——寫在中華文化學院成立20周年之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世界之光。在北京西三環(huán)邊,坐落著經過一個甲子風雨洗禮的中央社會主義學院。61年來,中央社院堅持“社院姓社”,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改革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如今,與中央社院“一個實體、兩塊牌子”的中華文化學院——我國唯一一所以“中華文化”命名的中央級教育機構,迎來了自己20歲生日。20年來,中華文化學院以繼承與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默默耕耘,砥礪奉獻。
搭建平臺
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家國魂夢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20年前,為適應向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傳播中華文化的需要,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加掛“中華文化學院”牌子。
談到這個名字的由來,學院首任副院長蔡福金告訴記者,當時考慮了許多名字,后來跟一位專家說到起名的事,覺得院名當中應當添進“文化”二字。最后,經研究決定,學院正式定名為“中華文化學院”。
從此,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成為既研究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又研究宣傳中華文化的復合型學院,成為海內外中華兒女和國際友人的交流聯(lián)絡平臺。20年來,中華文化學院始終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立足境內、面向海外,以團結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為重點,積極探索培訓交流的新思路、新途徑,逐漸打造出一批教學品牌和學術交流品牌;以中華文化為紐帶,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家國魂夢,推進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交融。
20年來,中華文化學院舉辦各類文化培訓班次300多期,培訓港澳臺和華僑華人學員2.5萬多人次。特別是自2003年起每年寒暑假都承辦臺灣青年學生中華文化研習營,共組織1.6萬名臺灣學生到大陸研習考察,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除了研習文化經典,還增加了中華文化“體驗式”課程,帶領臺灣青年學子體驗中華文化的溫度,感受祖國發(fā)展的力度,為落實“一國兩制”、維護祖國統(tǒng)一、實現(xiàn)民族復興起到了積極作用。
文化認同
構筑“大一統(tǒng)”“大中華”共識底線
2016年以來,中華文化學院在新黨組的帶領下,以“大統(tǒng)戰(zhàn)”“大文化”理念為引領,以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大融合為目標,明確了新的發(fā)展方向。
學院黨組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賴于中華文化的復興,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著眼于推進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增強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員的文化自信,增強海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增進中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互鑒,做好中華文化這篇大文章。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華文化學院的學員,有統(tǒng)戰(zhàn)干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有宗教人士、民族干部、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還有非公經濟代表人士、港澳臺僑青年精英等,如何讓身份背景各異的學員通過培訓達成文化共識?這是中華文化學院不斷探索的課題。
2016年起,學院以文化共識教育為核心,啟動面向十大群體講清楚中華文化的“十個講清楚”教培項目試點,開設了《中華文化要義:大一統(tǒng)》《中華文明的演進》《中學西傳:歷史和意義》《文明融會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中西文化》《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等全新課程,通過對不同群體學員講清楚中華文化,構筑起超越宗教、民族、地域的“大一統(tǒng)”“大中華”文化共識底線。
崇尚“大一統(tǒng)”,堅持中正致和,保持和而不同、和衷共濟、懷柔遠人、協(xié)和萬邦,這種“和合”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價值追求。學院中華文化教研部負責人于銘松介紹:“我們就是通過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理念,使學員形成文化共識,從而達到培訓目的。”
阿不都熱克甫·吐木尼牙孜是一名宗教人士,也是中華文化學院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培訓班班長。說到自己接受中華文化系統(tǒng)培訓的感受,他深有體會:“在中華文化學院的課程里,我感受到了更大的格局觀,他們是從國家和民族的全局出發(fā)思考問題。”
廣邀名家
學員們收獲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
三尺講臺,百年大計。兩年來,中華文化學院有計劃、成批次邀請研究中華文化的名家、大家,帶領學員追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的源流、探究中華民族培根鑄魂的路徑。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錢乘旦老人一生研究西方歷史文化。作為中華文化學院“五史合一”(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國共產黨史、民主黨派史、中國政黨制度史)教學模塊的重要內容,他為學員們講授的課程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歷史與現(xiàn)實》。
有著加拿大血統(tǒng)但滿腦子中國儒學思想的貝淡寧,是國際知名的漢學家、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他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為學員們講述自己對儒家文化的理解。
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站在學院的講臺上將《傳統(tǒng)文化與核心價值》娓娓道來,平實的講述中蘊含著他對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思考。
年逾八旬的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學泰斗,他向學員們深入淺出地介紹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名師大家,引導學員以國際視野、開放姿態(tài)、戰(zhàn)略思維了解過往、認識現(xiàn)實,讓學員收獲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
2016年,中華文化學院成立了中華文明研究中心,將中華文明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作為主攻研究領域。
2017年9月,為紀念中華文化學院成立20周年,學院舉辦了4場高端論壇——“中華文化與宗教中國化”“中華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華文化與‘一國兩制’”“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從4個重要方面拓展了中華文化學院文化研究交流的新領域、新境界。論壇上,來自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交鋒碰撞,凝聚共識,收獲了一批重要的思想成果。
20年,是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起點。中華文化學院這樣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不斷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強化文化共識、增進文化認同,努力建成愛國人士的培養(yǎng)基地、中華文化的傳播窗口、文明互鑒的交流平臺。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25日 08 版)
責任編輯: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