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成人免费,韩国理论毛片a级,黄网在线观看网址入口,手机看片国产1024,黄色一级片在线观看,国内精品免费视频

首頁 鄉(xiāng)村振興 脫貧攻堅 扶貧動態(tài)

看寧德扶貧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 擺脫貧困

原標題:久久為功 擺脫貧困

——看寧德扶貧一張藍圖繪到底

初夏的寧德,清新怡人,生機盎然。這里是“全國扶貧第一村”所在地,曾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之一。這里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早期開展扶貧實踐的地方。30年來,曾經“老、少、邊、島、貧”的寧德市累計實現(xiàn)脫貧74萬多人,僅2012年至2017年就脫貧18.95萬人,年均脫貧3萬人以上。2017年底,全市貧困發(fā)生率降到0.028%。記者深入寧德市5個縣10個村,深切感受到這個當年的貧困地區(qū)如今翻天覆地的變化。舊貌換新顏的背后,是習近平扶貧思想在閩東大地上的生動實踐。

推進“造福工程”,結束船民“海漂”生活

溪邳村地處閩東東南沿海的鹽田港畔,依山面海,是福安市連家船民聚集的純漁業(yè)行政村。連家船民以船為家,捕魚運貨為業(yè),常年漂泊江海,居無定所。溪邳村黨支部書記劉明福從小就生活在連家船上。“當年我們一家六口人擠在一艘連家船上,白天黑夜都在海上晃。”回憶起當年船上的生活,劉明福感慨萬千,“居無定所、老無所依、無學可上、有病難醫(yī),說的就是當時的連家船民了。”

為解決溪邳村連家船民上岸難的問題,福建省委、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政府免費提供土地,負責路、電、水、通信、廣播電視信號等“五通”工作,同時對上岸建房村民實行資金補助,解決了349戶1425人的上岸定居問題。截至2013年,最后137戶漁民也全部上岸定居,溪邳村村民從此徹底告別“以船為家,終日漂泊”的生活。

漁民上岸了,接下來問題便是如何讓漁民穩(wěn)得住、富起來。溪邳村因地制宜,利用漁村優(yōu)勢,成立合作社,使用瓶養(yǎng)章魚、立體養(yǎng)殖等新技術,水產養(yǎng)殖規(guī)模越做越大,打造出了溪邳村特色海洋發(fā)展之路。2017年溪邳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8756元,而這個數(shù)字在上世紀90年代只有850元。“事實證明,只要思想意識不貧困,以滴水穿石的韌勁奮斗,擺脫貧困是早晚的事情。”劉明福感嘆道。

如今,連家船民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上岸定居之后,我們漁民才漸漸過上了穩(wěn)定幸福的生活。”1999年搬遷上岸的村民劉德仁邊引記者參觀他的新家邊說,“如今我們過的是"電氣洋房、安居樂業(yè)"的幸福生活,生產方面政府每年還會給我們進行培訓,我們的生活真的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扶貧先扶志,發(fā)展更有精氣神兒

在屏南縣雙溪鎮(zhèn)安泰藝術城,“人人都是藝術家”公益教學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從6歲孩童到83歲高齡老人,村民閑暇時間不再是打牌嘮嗑,而是紛紛拿起畫筆,畫古街老巷,繪小橋流水,村民的創(chuàng)造力和人文情懷得以綻放。作為政府全力推進的藝術扶貧項目,2015年成立的安泰藝術城創(chuàng)辦了“雙溪古鎮(zhèn)國際殘疾人藝術教育中心”,向村民尤其是殘障人士提供免費藝術教學。兩年多時間里,吸引國內外學員2萬余人前來培訓,帶動貧困戶500多人、殘疾人150多人創(chuàng)收,目前已有獨立藝術空間42家(含殘疾人工作室10間),藝術客棧30家。學員作品通過自媒體和電商等渠道銷售,現(xiàn)已累計賣出畫作6000多幅,總值500多萬元。

“畫畫讓我收獲了自信和尊重”,自小患有侏儒癥的沈明輝在教育中心已經學習兩年多,現(xiàn)在已經擁有自己獨立的畫室,每幅畫價格達1000元—2000元,其作品《生命之樹》在2016年拍出1.1萬元的高價。沈明輝在擺脫貧困的同時,精神面貌大大改變,如今的他是一個自信獨立、自力更生的小伙子。“通過畫畫我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證明自己有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這讓我覺得充實和自由。”

“扶貧先扶志,藝術創(chuàng)作則是體現(xiàn)村民精氣神兒的最好方式。”屏南縣文創(chuàng)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崢嶸對記者表示,“有了一技之長,創(chuàng)業(yè)有聲有色,貧困戶從思想上樹立了脫貧的信心,精神面貌大大改觀。”

精準發(fā)力,治病就要治在病根上

溪邳村依托“造福工程”實現(xiàn)穩(wěn)定脫貧,雙溪鎮(zhèn)通過藝術扶貧讓村民收獲自信和尊重……在寧德,許多村子通過長期探索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的“致富路”。

“多年來,寧德市牢牢把握"精準"這個扶貧工作的核心要義,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用繡花功夫提高扶貧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寧德市委副書記林文芳介紹說。

走進下黨鄉(xiāng)下黨村,古色古香的建筑掩映在青山秀水中,遠處茶園綠意盎然、長勢喜人。今年72歲的王光朝經營著一家“幸福茶館”,他是1989年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來下黨鄉(xiāng)調研的親歷者之一。“當時村子里一寸公路都沒有,他們一行步行3個多小時才進到村里。”說起當年的情形,王光朝記憶猶新。

下黨村山青水綠,具有良好的高山茶生長環(huán)境,有茶園600多畝。但此前高質量茶葉找不到銷路,一直是村子的老大難問題。治病就要治到病根上,從2014年開始,下黨村推出中國首個扶貧定制茶園,保證了茶葉銷路,茶青每斤價格增加到10元,茶農每年每畝可增收4000元左右,村民年人均收入達11000多元,村級收入從零增加到22.3萬元。

位于福鼎市的赤溪村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1984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200元,280多戶村民散居在14個偏遠自然村中。經過10年就地扶貧、10年搬遷扶貧、10年旅游扶貧,赤溪村已經舊貌換新顏,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tài)美”的致富小康路。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赤溪村時給我們講扶貧工作要因地制宜,精準發(fā)力。”赤溪村黨總支書記杜家住告訴記者,赤溪村利用地處太姥山風景名勝區(qū)西南麓的優(yōu)勢,立足優(yōu)美生態(tài)、扶貧歷程、畬族文化等資源,招商引資推進旅游開發(fā),在建設各項旅游配套設施的同時,成功帶動多名村民實現(xiàn)脫貧。全村共有210多名村民在旅游公司、合作社就業(yè)務工,人均月工資3000多元,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41元。

回眸閩東與貧困作戰(zhàn)幾十年,曾經的“弱鳥”如今羽翼漸豐,期待飛得更快更高。“寧德是習近平總書記早期開展扶貧實踐的地方,他倡導的"滴水穿石"精神、"弱鳥先飛"意識一直鼓舞著寧德人,我們爭取多抱幾個"金娃娃",不斷地為幸福生活、美麗家園而奮斗。”林文芳表示。(記者 劉玲玲)

責任編輯:陳美琪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我們 加入我們

寧德網 版權所有,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號:1309374 閩ICP備08006857號

廣告聯(lián)系:0593-2831322 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3-2876799

新聞熱線:17759335807 舉報郵箱:ndwww@qq.com    寧德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寧德市蕉城區(qū)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